约翰·伯科
林賽·霍伊爾
2019年英國下議院議長選舉在11月4日舉行,以選出第159任英國下議院議長,最終林賽·霍伊爾在最後一輪投票的540票中奪得325票,成為新任議長。是次選舉乃因時任議長约翰·伯科在2019年9月9日宣布辭職並卸任下議院議員(英语:Member of Parliament (United Kingdom)),其表示除非議會在10月31日前被解散,否則自己的辭職將會在10月31日會議結束後生效。一旦議會被解散的話,新議長將會在新會期首日上任。最終下議院在10月29日通過提前大選至同年12月12日,國會在議長選舉後兩日的11月6日被解散[1]。不過,新議長林賽·霍伊爾會在11月8日主持英國青年議會(英语:UK Youth Parliament)的例行會議。
2009年,時任下議院議長邁克爾·馬丁(英语:Michael Martin, Baron Martin of Springburn)被指有份隱瞞(英语:cover-up)國會開支醜聞(英语:United Kingdom parliamentary expenses scandal),加上馬丁在議長席上猛烈抨擊外洩資料的《每日電訊報》,最終導致一批議員向議長發動史無前例的不信任动议。馬丁最終請辭,觸發議長選舉(英语:2009 Speaker of the British House of Commons election)[2]。白金漢議員(英语:Member of Parliament (United Kingdom))白高漢擊敗9名候選人,包括在最後一輪投票以322票對271票,擊敗同屬保守黨的楊佐義,當選新任議長[3]。
白高漢成功將議長職位更為融入現代社會,包括不再身穿法袍而是穿西裝,因而獲得了不錯聲譽。白高漢又與後座議員維持良好關係,容許更多的緊急質詢和讓後座更多參與議會事務[4],因此白高漢與政府經常不和,其中時任下議院領袖夏偉林在2015年大選後提出將議長選舉改為不記名投票,被後座議員抨擊是意圖推倒白高漢,最終動議遭到否決[5]。
2010年、2015年和2017年大選後,白高漢都在無競爭下連任。2018年10月,有報道指白高漢向友人表達在翌年中旬卸任的意向,結束10年任期。當時白高漢被指控脅逼國會職員。2019年5月,白高漢押後請辭的決定,稱在國會激烈辯論脫歐議題期間「懸空議長席乃不明智」[6]。
白高漢與政府關係在2019年惡化。3月,白氏同意讓後座議員控制議事日程表(英语:Order Paper)並通過2019年歐洲聯盟(退出)法案(英语:European Union (Withdrawal) Act 2019),最終脫歐限期由同年三月押後至十月。後來後座議員重施故技並通過2019年歐洲聯盟(退出)(第二號)法案(英语:European Union (Withdrawal) (No. 2) Act 2019)後,前下議院領袖利雅華在9月8日於《星期日邮报》專欄撰文,指控議長「公然濫用」國會程序,並歡迎白金漢的保守黨協會(英语:Conservative Association)打破傳統,提名人選出戰下屆大選,對抗白高漢[7]。
2019年9月9日,白高漢議長在休會(英语:2019 British prorogation controversy)前數小時,於議長席上發表聲明,宣布將會請辭。他表示若果國會在當晚通過提前大選,他將放棄在來屆大選競逐連任議員和議長;若非,他將會在10月31日會議結束後下台。白氏表示揀選10月31日為下台日,是為了盡可能減低對國會辯論女王演說(英语:Queen's Speech)的影響;另外,英國亦將於當日脫離歐盟(最終限期再被押後)[8]。白高漢辭職時,國會與政府關係極其緊張。而議長選舉於大選前舉行,亦令在國會沒有有效多數(英语:working majority)控制權的莊漢生政府,不能選出溫和、親保守黨的議長[8]。
11月4日,白高漢辭任下議院議員,同時卸任議長。
議長選舉程序乃根據在2001年訂下的下議院議事規則第一節而進行,議長候選人必須是現任議員,並需要獲得最少12名、最多15名議員的提名,其中至少3個提名是要來自非己方政黨。每位議員只可以提名一位候選人。選舉當日早上,所有提名連同候選人同意提名的聲明被送交下議院書記(英语:Clerk of the House of Commons)。下議院在下午2時30分召開會議,會議及選舉由院父(英语:Father of the House (United Kingdom))、無黨籍的拉什克利夫議員祁淦禮主持。如果只有一名候選人競逐議長的話,議會將口頭表決是否同意該候選人自動當選,若有人提出反對則會進行實體表決(英语:Division of the assembly)[9]。
是次選舉由七名候選人角逐,每人有五分鐘時間向下議院致辭。其後下議院將進行多輪絕對多數制(英语:exhaustive ballot)的不記名投票,每位議員可以投一票,若沒有候選人獲得絕對多數(英语:absolute majority)的話,得票率超過5%的候選人將進入下一輪投票。投票將不斷重複,直至有候選人取得絕對多數。四輪投票過後,賀立紳得票率超越50%門檻。其後院父祁淦禮動議「林賽·霍伊爾爵士確實以議長身份主持本院」的議案,口頭表決下無人反對。其後,賀立紳按傳統被奈傑爾·埃文斯和卡罗琳·弗林特拉扯至議長席上,並發表就職演說[9][10]。
由於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認為不適合親身到上議院,因此以國璽命令上議院委員(英语:Lords Commissioners)(大法官羅伯特·巴克蘭、上議院領袖寶園的歐樂怡女男爵、納芙尼·德洛基亞(英语:Navnit Dholakia, Baron Dholakia)、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伊戈爾·賈奇(英语:Igor Judge, Baron Judge)、安吉拉·史密斯(英语:Angela Smith, Baroness Smith of Basildon))以女王身份,批准賀立紳成為新任議長,意味其正式上任[11][12]。
隨著有報道指白高漢計劃在2019年下台後,數名潛在候選人獲得了媒體的注意[13][14]。
議長選舉候選人官方名單在11月4日早上公佈,下文列出各候選人獲得的下議員提名名單[24]:
第一輪投票結果在當地時間下午4時15分公佈[25],第二輪在5時45分公佈,第三輪在晚上7時15分公佈[25]。下議院最後在晚上8時公佈第四輪投票的結果,宣布賀立紳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