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d page}}
1873年恐慌(英語:Panic of 1873)是出发了1873年至1877年或1879年欧洲和北美经济萧条的金融危机,即长萧条。恐慌最初来自奥匈帝国维也纳,后扩散至欧美地区。
在美國和幾個歐洲殖民地發現大量白銀引起了1873年恐慌,從而導致白銀對黃金的價值下降,使印度的標準貨幣貶值。該事件被稱為“盧比貶值”。
在開普殖民地,恐慌導致破產、失業率上升、公共工程暫停,以及一直持續到 1886 年發現黃金的重大貿易衰退。[1]
奧斯曼帝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影響。對外貿易增長率下降,對外貿易條件惡化,小麥價格下跌影響了農民生產者,歐洲對奧斯曼財政的控制導致了海外巨額債務支付。長期蕭條時期農業和總產的增長率也低於後期。[2]
白銀的普遍非貨幣化和貶值導致拉丁貨幣同盟在1873年暫停將白銀轉換為硬幣。[來源請求]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