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9′53.55″N 135°30′3.44″E / 34.6648750°N 135.5009556°E / 34.6648750; 135.5009556
高島屋[1](日语:髙島屋/たかしまや Takashimaya)是一家日本大型連鎖百貨公司,最初是飯田新七(日语:飯田新七)在1829年創立於京都的織品零售商,之後在1922年踏入百貨公司領域,至2021年高島屋日本國內擁有17個直營店舖,8個子公司授權經營店舖、兩個旗下東神開發公司經營商場,日本以外分別在新加坡、中國上海市、越南胡志明市、泰國曼谷設有分店。[2]臺灣是高島屋品牌授權店。
高島屋是日本「Highland集團(日语:ハイランドグループ)」的核心店。目前高島屋總店(大阪店)位於大阪難波的南海電鐵難波站大樓(日语:南海ビルディング)內。
上海高島屋位於上海市长宁区古北新区,為日本高島屋集團全資的海外分店。[4] 2012年底高島屋經過漫長規劃決定投資40億日元進軍中國大陸市場[5],其在台灣有漫長的經營歷史認為能掌握大中華區的消費走向與愛好,在廣闊的市場大展拳腳,然而其初始決策錯誤導致後續的失敗。[6]
當年上海市在東京舉辦投資説明會被公司高層認為是契機,也順利利用此一管道聯繫上海外經貿委處長,不久高島屋案被列為外國投資促進中心的跟進項目,上海市政府提供前期規劃輔導,首先推薦了黃浦區、盧灣區的黃金地段,其次作為備選還提出虹口區等地的開店位置,然而當年度爆發釣魚台國有化事件,中日關係惡化民間也有敵視情緒,可能受此影響也可能是多種原因考慮,最後店址選在日本僑民和部分外國人比較集中的古北,並未理會外國投資促進中心的建議,[5]然而當地除了僑民這一優勢外其餘條件都是劣勢,發展水平、交通、居民所得、日常人口等都差甚多[7]。日經新聞於高島屋的倒店分析報導中認為地段問題是老牌零售業最不該犯的錯誤與敗筆。當時就有日本業內人士不看好,認為在動線孤懸之處開店,認定大量顧客會專程為了去高島屋而遠程跑去未免太過於高估自己的吸引力。[5]
後來裝修完畢後在中日關係低谷低調的開店,果然業績低落,但經營方認為過了低谷期就會好轉,然事後證明一直到7年後倒店整個過程橫跨多年都沒起色,很難將經營失敗單純歸咎於當時的釣魚台事件。開店半年後專攻市場研究的日本法政大學小川孔輔教授發表對專程上海高島屋的考察[5]:「投下巨資大張旗鼓地營業6個月後的高島屋中國1號店居然很悲慘,從1樓到5樓顧客人數只有12人,而為這12人服務的售貨員卻有大約200人。我看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色。」並建議應該立即關店或是全面撤換商場內營業項目,不能再有以撐待變的幻想。之後數年虧損的歲月裡上海店也有部分轉型例如餐飲店增多,依然沒有挽回局面。日經分析經營人才的選用和價格上也都犯下大錯,市面上也有中國消費者反映許多商品比托人跨境網購還貴的怪現象。[7]
之後中國市場基礎土壤也發生巨變,眾多外資賣場如樂天瑪特、瑪莎百貨、易買得、特易購因各種原因退出,家樂福也將分公司經營權賣給蘇寧,顯示中國消費者並不再對外國品牌百貨有一種景仰而認為其與國內品牌百貨無太大差異[5],只從價格與交通便利性考量選擇自己方便的去處,此一大環境下幾乎高島屋已經沒有營利可能,2019年宣布連續七年虧損8月25日終止營業在連一家分店都未開出的情形下撤退。 [8]而8月23日事件轉機,高島屋宣布由於市政府出面協調房租問題,房東中華企業決定降租,百貨暫緩倒閉決定再試一次繼續營業。[9]
高島屋在日本以外擁有4個店舖。[10]
グループ総合戦略「まちづくり戦略」のもと、国内百貨店17店舗、海外4店舗と東神開発の主要施設2店舗(但し、10,000m²以上単独施設)のあわせて23商業施設を展開しております。
大葉高島屋昨(17)日已發佈聲明,確定日資近期內將全面撤出,由本土團隊「大葉集團」買下所有股權,大葉與高島屋正式分手。
上海高岛屋是高岛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地域の皆様をはじめ多くの方々から支持を得て、シンガポール高島屋S.C.は開業から25年以上にわたりご愛顧いただいております。2016年のホーチミン高島屋に続いて、2018年11月にはタイ・バンコクにサイアム高島屋がオープンいたしました。海外事業はASEAN諸国を中心とした事業エリアの拡大をめざしてまいり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