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生命線》(英語:Life on the Line),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時裝拯救醫務電視劇;由馬德鐘、何廣沛、劉佩玥、陳瀅及張曦雯[1]領銜主演,並由羅天宇、李佳芯、李成昌、韋家雄、張文慈、羅蘭、謝雪心、張彥博及郭子豪聯合演出,編審冼翠貞,監製方駿釗。故事主要圍繞救護人員的生涯,以及出動時救傷扶危、爭分奪秒的情況,是香港首部以救護員為題材重心的電視連續劇。拍攝過程獲得香港消防處全力支持協助,劇組可租用真實的消防處救護車、快速應變急救車、急救醫療電單車及救護器材及設備進行拍攝,並在消防及救護學院及長沙灣救護站實地取景拍攝。
此劇為2018無綫節目巡禮13部劇集之一及2018年香港國際影視展17部推介劇集之一,亦為無線電視51周年3部台慶劇之一,並與優酷同步播放。
此劇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8》中獲得「最佳劇集」殊榮,而馬德鐘亦憑「麥在田」一角獲得「最佳男主角」,何廣沛憑「卓家傑」一角獲得「飛躍進步男藝員」。此劇的插曲《但願人長久》獲得「最受歡迎電視歌曲」。
經驗豐富的現役救護總隊目麥在田(馬德鐘飾)原本擁有幸福而完整的家庭,但因為司機醉駕,撞倒在田的太太章蕙芯(李佳芯飾)後不顧而去,令蕙芯失救致死。自此,他痛恨不守規矩、胡亂行動、任意妄為的一切人和事。公事上,在田鐵面無私,私底下,面對一屋三個女人,姊姊麥愛花(張文慈飾)、小姨章可祈(劉佩玥飾)和十歲女兒麥諾兒(陳偲穎飾),鐵面即添上柔情。因為嚐過失去的滋味,所以特別珍惜得來不易的團聚。
卓家傑(何廣沛飾)自小父母離異,與爸爸卓裘(李成昌飾)生活。卓裘好賭,負債累累更禍及家傑,令他背後留下被火燒的傷疤。卓裘痛定思痛,還清債務,無債一身輕的家傑即投考救護員,受訓期間幾經波折歷練,終於合格畢業。
家傑來到長沙灣救護站,成為在田下屬。一個進取、一個嚴謹,工作上每次發生衝突不和。在田努力調教家傑,將他的衝動轉為衝勁,融合團隊,發揮團體精神。另外,在田亦要應付新調任的見習救護主任譚家俊(羅天宇飾)。家俊追求完美,事事做到101分的標準,令局中隊員壓力大增。在田作為中間橋樑,勞心勞力。家傑對家俊有莫名好感,原來家俊是家傑離散多年的胞弟,二人因誤會而疏遠,命運安排下同駐一局。透過多次任務,歷盡生死關頭,一個負責前線、一個擔當指揮,二人關係得以修復。
劇集透過不同救護案件令觀眾了解救護員的使命,不單只拯救傷病者,更幫助他們的家人。救護員一句安慰的說話,或是無聲陪伴,往往能減輕市民面對受傷的恐慌、死亡的孤寂。
星期六至日 14:45-16:20
本劇於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及myTV SUPER7日跨平台總收視之紀錄:
本劇於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在廣州同步播放收視之紀錄:
劇中章可祈(劉佩玥飾)第23集不慎被吸毒者的針筒刺傷引發感染愛滋病疑雲,為免感染他人,她更在同桌吃飯時使用公筷,後來章查出該針筒使用者並非愛滋病人,間接證明章可祈無感染愛滋,病人組織愛滋健康關注社批評章可祈於劇中是救護員,但對醫護知識竟然那麼貧乏,組織指日常生活如共用餐具不會傳播愛滋,而遭針筒刺傷立即聯想到愛滋病是標籤效應,忽略了其他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如乙型肝炎等。此外章可祈在後巷發現針筒使用者,第一時間踢開針筒而不是依妥善處理針筒的方式處理亦遭批評。章可祈的上司稱空窗期為一個月亦是錯誤,實際上為90天,而香港愛滋病機構引入的抗原快速測試空窗期已縮短至15天。[17]
劇集編審在《香港01》網站主動留言致歉,承認未有考慮情節可能會讓觀眾誤會,並稱「在戲劇效果與事實間,我們選取了效果」,並表明家中有小朋友及另一位救護員,所以需要小心,再加上在針筒除了愛滋病外不知會否有其他病毒,至於踢開針筒是當時已經入夜難以尋回針蓋,但亦明白電視的影響力,承諾日後會更謹慎。無綫電視外事部則回應「劇中之情節,純粹為配合劇情需要及增加戲劇效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