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史略》(越南語:Việt Nam Sử Lược/越南史略),又譯作《越南通史》,越南史書,由越南法屬時代的历史学家陈仲金(又譯作陳重金,1882年-1953年)於1917年初,用越南語寫成。
該書的越南語寫法是「Việt Nam Sử Lược」,因而翻譯成《越南史略》是正確無疑的[1]。而由戴可來翻譯的北京商務印書館版,則將譯名改為《越南通史》,原因是「避免與三聯書店1958年出版的明崢的《越南史略》相混淆,根據全書內容及其所附的法文譯名(Histoire du Việt-Nam),譯作《越南通史》。」[2]
編撰此書時,陳仲金努力翻檢和搜集中、法文記載以及散見於野史的材料,然後屏棄其荒誕不經之說而編出此書。[5]
陳仲金強調,「歷史乃為國人所共有,絕非某家某姓之私」[5],因而對各個歷史時代、人物、思想,都力圖按照事實加以公平的評價。例如有關阮朝開國君主阮福映的死敵──西山朝是「正統」抑或「僭偽」這個歷史地位問題,陳仲金認為「若以公理而論,則光中帝阮惠是一位可與丁先皇、黎太祖媲美的君王,西山阮朝也是像丁朝和黎朝一樣的正統王朝。」[6]
《越南史略》分成五卷,內容分別是《上古時代》、《北屬時代》、《自主時代(統一時期)》、《自主時代(南北紛爭時期)》及《近今時代》。
《越南史略》用簡明扼要的篇幅,描述了紛勻複雜的數千年越南歷史,後世學者對它的評價相當高。陳荊和就對它作這樣的評價:
「以實證主義與科學之方法為準則,除歷朝之政治、征戰外,官制、丁田、學制也概略說明,更將有問題之處加以短評以供讀者參考。總之,此書以客觀之立場,可以信賴之史實,用越南文字寫成的最早之越南通史,在越南史學上具有劃時代之意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