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羅生門 (小說)

罗生门
作者芥川龙之介
类型短篇小说
语言日语
出版資訊
收錄於《羅生門》
收录类型短篇小说
出版机构阿兰陀书房
出版日期1917年5月
出版地 日本
系列作品
續作鼻子
改編自今昔物語集
衍生作品
文學
文學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獎
作家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羅生門》(日语: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 Rashōmon),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1915年11月發表于杂志《帝国文学》上。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間文學《今昔物語》中“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的部分情節,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

背景地

羅生門在日文漢字中是「羅城門」之誤寫,原來的意義是「京城門」,指的是7世紀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平安京首都城的正門,後來日本皇室衰落,天災內亂頻仍,羅城門因年久失修,成為一個殘破不堪的城門,也正是這篇小說的背景地點。

故事大纲

平安時代後期有一位被主人解雇的武士,傍晚在「羅生門」城樓,考慮是否要偷竊維生或是充滿道德地餓死。他看見一個老太婆正在拔取城樓上一具無名女屍的長髮,準備編織成假髮變賣換錢。武士便出面抓住這個老太婆,責問她褻瀆屍體的行為。老太婆辯稱這個死人生前把肉假裝成肉騙人維生,並認為「自己也是為了維生才拔掉死人的頭髮」。這位饑腸轆轆的武士聽到這些話,心中一念,「大家都想求生存不是嗎?」,轉眼間變成強盜,他打昏了老太婆,剝去她身上可以變賣的衣服,趁著天黑逃離現場。整個故事以「羅生門」的特殊場景,描寫充滿自私的人性,同時反映出人性醜惡的一面。

衍生作品及影響

1950年黑澤明所拍攝,並贏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羅生門》,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及另外一部小說《竹藪中》改編,將其二劇情和主題融為一部電影。受到此部電影影響,「羅生門」成了眾人各說各話,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代名詞,但實際上這種現象是《竹藪中》的故事情節。

這些劇情橋段,開始廣泛用在電視劇電影上,把矛盾逐步昇華,讓劇情緊張,類似情況「法庭」、「警局」、「偵探」題材居多。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