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d page}}
組裝電腦,或稱組裝機、攒机,是指自行購置各項硬件组装而成的電腦[1],尤其在桌上型電腦領域。其相對概念為「套裝電腦」、「品牌電腦」或「品牌机」。
1980年代,品牌電腦的價格非常高昂,亦很難找到著名硬件品牌的個人電腦,而台灣是不少電腦硬體的生產地,較容易購得價錢較相宜的電腦零件。一些對電腦有認識的消費者便開始自己購買零件裝嵌成電腦。部份店舖則售賣以零件裝嵌成的組裝電腦,以廉宜的價格吸引購買者。
在台灣雖然有不少本地的品牌電腦,但仍有不少人比較喜愛自行組裝,以期望組裝成效能更佳或價錢較為划算的電腦組口。因此,在當時的光華商場及中華商場都有不少近似的商店。
在1990年,一部Compaq的486DX33在香港要賣港幣3.3萬元,約當時新台幣10萬元,未包括香港不用徵收的進口稅。由於在香港當時未有本地品牌的電腦,但一部同等功能的組裝電腦卻只需要8000港元,只是有品牌電腦的四分之一,所以價錢十分吸引。
自行組裝電腦優點在於玩家可自由搭配不同硬體,組裝最適合自己用途的電腦,適合對電腦知识有一定認識的人,效能都會比品牌電腦來的高。
品牌電腦只需要一個廠商負責修理,但玩家自行組裝電腦可能因代理商不同少則一家多則七八家以上都有可能發生,當發生故障的問題時,自行組裝電腦必須自己去判斷故障,再自己動手將故障零件取出送修,這是與品牌電腦只需要整個送修給售后人员去判斷最大的不同。另外許多電腦零售商賣的電腦,雖然有它自己的品牌,但是在性質上它接近組裝電腦,例如一些通用设计,可安装其他厂商之组件[2]
一般有以下的元件:
一台組裝電腦通常包含這些部件:
由於Mac OS主要是在Mac機上使用,但是駭客可以用非法手段驅動MAC也稱為黑蘋果。
由於作業系統也是組裝電腦很重要一環,若是使用Linux、Chromium OS、Chrome OS Flex、類Unix的話,因為是自由軟體的關係可以自由下載。但大部分作業系統有都是購買是微軟的作業系統,而部分玩家會因為省錢選擇裝上舊有的作業系統,甚至使用盜版作業系統。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