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郡,中国古代的郡。辖区在今湖北省境。
建置沿革
六朝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析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县(刘宋时名苌寿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刘宋辖境约今湖北省钟祥、天门、京山、潜江、仙桃等市县地。南齐以后治所屡迁。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竟陵太守孫暠降於西魏,虽然次年又重新降梁,但西魏打败梁军后,梁所任的竟陵太守王叔孙杀了孫暠降魏,竟陵郡也重新为魏所有。[1]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以武昌、國川二縣僑置竟陵郡,以安流民。[2]
隋唐
隋煬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郢州为竟陵郡。竟陵郡户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五,領八縣:[3]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竟陵郡為郢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郢州為富水郡,复州为竟陵郡。竟陵郡領三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竟陵郡為復州。[4]
人口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竟陵郡有8591戶,44375口。[5]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竟陵郡有53385戶。[3]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竟陵郡有8210戶,44885口。[4]
行政長官
竟陵太守(299年—307年)
竟陵內史(307年—311年)
竟陵太守(311年—424年)
竟陵內史(424年—432年)
竟陵太守(432年—453年)
竟陵內史(453年—459年)
竟陵太守(459年—477年)
竟陵相(477年—479年)
竟陵太守(479年—482年)
竟陵內史(482年—499年)
竟陵太守(499年—500年)
竟陵內史(500年—501年)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齊東昏侯永元二年(500年)十二月由太守改稱,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三月改為太守。[26]
竟陵太守(501年—550年代)
竟陵郡太守(607年—621年)
竟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國主
西晉竟陵國(307年—311年)
竟陵國(307年—311年)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王 |
|
司马楙 |
307年—311年 |
司马整子
|
南朝宋竟陵國(424年—432年)
竟陵國(424年—432年)/南譙國(432年—453年)/南郡國(453年—454年)丨食邑5000戶→10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王→南譙郡王→南郡王 |
|
劉義宣 |
424年—454年 |
宋武帝第六子
|
南朝宋竟陵國(453年—459年)
廣陵國(443年—449年)/隋國(449年—453年)/竟陵國(453年—459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廣陵郡王→隋郡王→竟陵郡王 |
|
劉誕 |
443年—459年 |
宋文帝第六子
|
南朝宋竟陵國(477年—479年)
竟陵國(477年—479年)
|
以迎立順帝之功封,食邑5000戶→8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開國公 |
|
蕭道成 |
477年—479年 |
|
進封齊公
|
南朝齊竟陵國(482年—499年)
竟陵國(482年—499年)/巴陵國(49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王 |
文宣王 |
蕭子良 |
482年—494年 |
齊武帝第二子
|
2 |
竟陵郡王→巴陵郡王 |
|
蕭昭冑 |
?—501年 |
蕭子良子
|
南朝齊宣城國(500年—501年)
宣城國(500年—501年)
|
以宣城、南琅邪、南東海、東陽、臨海、新安、尋陽、南郡、竟陵、宜都十郡為國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宣城王 |
|
蕭寶融 |
500年—501年 |
齊明帝第八子
|
即皇帝位,國除
|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周書 卷二 帝紀第二》
- ^ 《陳書 卷三 本紀第三》
- ^ 3.0 3.1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4.0 4.1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 《晉書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
- ^ 8.0 8.1 《晉書 卷八 帝紀第八》
- ^ 9.0 9.1 《晉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 ^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 ^ 12.0 12.1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 ^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
- ^ 14.0 14.1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 ^ 15.0 15.1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 ^ 17.0 17.1 《宋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 ^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
- ^ 《宋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 ^ 26.0 26.1 26.2 《梁書 卷一 本纪第一》
- ^ 27.0 27.1 27.2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 ^ 29.0 29.1 《梁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 ^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 ^ 《舊唐書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淮南地區 | |
---|
淮北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巴漢地區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东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广运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