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义可汗」重定向至此。關於甘州回鹘王
英義可汗,請見「
仁美」。
牟羽可汗[註 1](?—780年),名移地健[註 2],又稱登里可汗,尊號登里囉汩沒蜜施頡咄登蜜施合俱錄毗伽可汗[註 3][1]:91,出身藥羅葛氏,公元759至779年間就任回紇汗國第三任可汗[1]:91[2]:159。他是英武可汗(磨延啜可汗、葛勒可汗)之子。回紇神話中有一卜古汗,牟羽可汗是它的轉音,有巫師之意。他即位前的称号为大毗伽突利设[註 4]。
762年因與岳父僕固懷恩合作助唐帝國打敗史朝義,平定安史之亂,被封為英義建功可汗,其後因功而強行要求唐帝國互市,以一匹馬換唐帝國絲絹40疋,造成唐朝沉重的財政负担,並不時攻掠唐帝國邊郡地區。他統治期間吸納了部份唐帝國的文化制度。此外,他於762年引入摩尼教[2]:159,將之變為回紇的國教。780年,因對於唐帝國關係上意見不合,為宰相莫賀達干所殺。
他引進摩尼教,因為摩尼教很适合以遊牧为生的部落。他從洛陽帶回四位摩尼教士與薩滿辯論,摩尼僧人獲勝,自此以摩尼教為國教。他有一外号「摩尼之舌」。據九姓回鶻可汗碑(漢文碑面)記載:“……可汗乃頓軍東都,因觀風俗敗,民弗師,將睿息等四僧入國,闡揚二祀,洞徹三際。況法師妙達明門,精通七部,才高海嶽,辯若懸河,故能開正教於回鶻……”
註釋
參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