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08″N 121°36′56″E / 25.0023290°N 121.6156700°E / 25.0023290; 121.6156700
深坑區,舊稱「深坑仔」[1],前身「深坑鄉」[2],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中央,北、西及南等三面與臺北市南港區、文山區為界,東與新北市石碇區為鄰。著名特產有茶葉、竹筍、豆腐及黑毛豬肉等,觀光景點則有永安居、興順居、深坑老街及炮子崙瀑布等。
清末「深坑仔」之得名乃因本區四面環山,漢移民視之如一個深土坑,故名。又,因地形狹長,相傳於清中葉堪輿學命曰「簪纓」(臺灣話:Chiam-iⁿ)[2];取形似官宦冠飾祥瑞之意,然觀諸清代正史皆無載此地名,歷代亦無本地出生之高官顯宦。
本區位於臺北盆地南緣地區,清代屬拳山堡,山脈綿延,後因「拳山」名稱有「殺氣」,日治時期,耆老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
深坑地區和文山堡的其他地區如景美、木柵、新店、坪林、石碇一樣,在清代都屬平埔族秀朗社所轄。當漢人來到深坑開墾時,地屬秀朗社地,如欲開墾,必須先得到頭目及番業戶的同意,並給予相當的代價,才能取得墾耕之權。
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有泉州人張萬順開闢今萬順里一帶土地而得名。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也造成了後來溪南五庄的建庄,在溪北萬順寮地區墾務進行的同時,溪南的拓墾活動也已經展開,其過程更為艱辛,當大批安溪移民進入深坑地區時,他們首先到達萬順寮及大坑地區,向秀朗社番業戶繳出一筆費用,以獲得土地開墾權。而整個地區的開墾需要投入大批資金和人力,不是個人所能勝任,於是產生了開墾組織。
先民早年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陸路交通倒不如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大約道光年間,深坑、石碇、平溪、坪林等地的農產品,甚至遠從宜蘭來的商旅貨物,都由山上挑擔送到深坑與石碇交界處的楓子林渡口上船送到外地販售。當時的深坑成了染料、茶葉、樟腦的集散地,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日治時期。所以深坑在當時變成了臺北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
隨著水運衰微,深坑逐漸沒落。近代則是因為全區的山林覆蓋完整、且水質甘甜,人們以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豆腐,深坑漸漸以自製的深坑豆腐打出名號,加上國道三號、國道五號的開通,遊客絡繹不絕,於是臺北縣政府在2008年將深坑老街列為歷史風貌特定區並重新規劃整建,期望能重現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紅磚拱廊建築。2018年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助建構數位寬頻應用商圈,導入智慧及行動化科技應用服務,輔以多媒體網路廣告聯播宣傳,建立「豆腐一條街再興計畫」,目前也規畫於深坑分駐所舊址成立遊客服務中心,希冀整合本區周邊觀光資源,提升民眾觀光品質。
為了有效紓解北深路壅塞交通,進而擴大深坑老街商圈,興建了以橋梁形式跨越景美溪,從平埔街延伸至文山路的平埔橋;區內並建置公共自行車租賃站提供民眾往返捷運動物園站與本地通勤,同時在「市界富德~北深路三段155巷」段設有景美溪左岸自行車道、中正橋左岸護岸步道聯絡平埔橋(防汛道路),是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本區在客運與市區公車路網方面,多條市區公車路線皆可到達臺北捷運六大線(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環狀線)站點供民眾轉乘,亦有國道客運提供前往基隆市,整體公共運輸尚稱便利,惟為持續改善本區交通及居住環境,在長程規劃部分,市政府刻正於境內規劃深坑輕軌銜接臺北市立動物園、建置汙水下水道系統及研擬變更深坑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等逐步提升當地生活品質。
本區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30公尺至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攝氏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攝氏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深坑區戶數1萬戶,人口約2.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埔新里與阿柔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512人與578人[3]。
深坑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深坑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5]。
現今深坑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50年,將原屬深坑鄉的萬盛、興福、內湖、坡內坑等地劃出景美鎮、木柵鄉[6][7],同年裁撤區署,深坑鄉改直隸於臺北縣[6]。2010年,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深坑鄉改制為市轄區「深坑區」,隸屬新北市[2]。深坑區的行政區劃轄有深坑里、埔新里、萬順里、萬福里、土庫里、賴仲里、昇高里、阿柔里等8個里[8][9],共計238鄰。
在春暖花開的明媚時節,油桐花開始綻放,市政府與區公所自2007年起辦理桐花祭,讓民眾體驗不同的客家風味,一起品嚐美味的當地客家美食及走訪公館後賞桐步道、萬福生態公園賞桐花。2017年首度推出以臺灣藍鵲手捧桐花籃、頭戴桐花圈為造型的吉祥物「藍鵲桐花寶寶」。
由經發局與深坑老街商圈店家合作舉辦的系列活動,活動包含由深坑達人帶您遊「深坑主題遊程」、挑戰「誰是豆腐王」的豆腐DIY競賽以及由在地餐廳業者提供特色料理的「深坑多福宴」等。透過系列活動讓民眾一次品嚐深坑特色料理,感受深坑豆腐的好滋味!同時也能穿梭於深坑的歷史文化建築以及漫遊在富含綠意的生態步道中。
由區公所與地方仕紳策劃媽祖及眾神明遶境全區八個里,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區運昌隆、合境平安。繞境活動相傳於二戰終戰後的1946年,於現今106市道北深路、靜安路及碇坪路沿線的深坑、石碇及坪林等地,所種植賴以維生的茶樹發現整片枯黃,已吐穗的稻穀亦因病蟲害肆虐,引起居民的恐慌,因此地方仕紳召集並商議恭迎天上聖母(媽祖)暨眾神明出巡遶境祈求農作物豐收,人口平安,免去災劫。 隔年即無病蟲害現象,但到了1951年春末又現蟲害,因有上次經驗,從此立下俗例每五年恭迎關渡宮媽祖來本區遶境,同時一併迎請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木柵指南宮純陽祖師、木柵集應廟雙忠尊王、石碇集順廟雙忠尊王等附近聚落境主大神,一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