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村(又稱庸園,英語:Wing Ning Tsuen)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橫洲的村落。該村位於蝦尾新村和鳳池村之間,南接白花村和振興新村。永寧村並非新界原居民村落,但隸屬屏山鄉鄉事委員會,可選舉居民代表。
永寧村庸園路一帶古地名為衙前,村內有多個數百年古墓均標示衙前作地名。明朝中期以前,原衙前村(衙前圍)有望族毛氏定居,有村民約千人。衙前村是民間傳說「毛氏三虎」的發生地,相傳毛氏族人在一夜之間被官兵追殺而被滅族。現時,永寧村內仍有一地稱為「尚書台」,相傳是毛氏三虎舊居的原址。[1][2][3][4]
1932年,潮商陳庸齋從家鄉潮州回港,在丫髻山南麓購入200多畝地皮,開山僻路創辦農場,是為庸園。農場種植果樹為主,園前是陳氏混合中西風格的大宅。永寧村得名於陳氏的故鄉潮州饒平隆都前美村永寧寨,陳庸齋屬陳黌利家族一員,陳黌利家族籍貫潮州饒平隆都,家族在泰國經營白米貿易多年。陳庸齋早年於皇仁書院畢業,畢業後回鄉,曾於家鄉的成德學校擔任校長,學校由他的祖父開辦。[5][6]
戰後時期,國內難民湧港,潮籍同鄉獲陳庸齋接濟在庸園周邊聚居,並受顧做農工,逐漸發展成一條村落,村民多以潮州話溝通。陳氏大宅是村的中心,不時用作招待陳家的親朋戚友,工人每天都在屋前聚餐。[7]1949年,永寧村加入新成立的屏山鄉鄉委會,村務最初由上璋圍管理,1966年正式成為屏山鄉屬下村落。1950年代中,永寧村有62戶共340名居民,村內亦有豬場、醬油廠等等。[8]
陳庸齋亦於戰後重辦成德學校,學校位於大宅西北方,由陳庸齋自己擔任校長,1950年代中有約80名學生,1970年遷到新校址,學校於1989年停辦,現為珠穆朗瑪多元文化社區中心。[9]
自1980年代起,庸園大部份地皮被新世界發展收購,陳氏大宅亦於1990年代中被清拆,村民人數大幅減少。部份果園成為新世界集團的農圃,其餘部份則多作為露天貨倉和貨櫃車場。[10]1990年代末,九廣西鐵走線穿過永寧村正中心,受工程影響,村內不少地皮被強制收回,亦有村屋結構受損。[11][12][13]
2014年,政府宣佈橫洲公營房屋發展的修訂計畫,地皮涉及鳳池村、楊屋新村和永寧村東部地段,永寧村村長向政府爭取合理賠償,曾收到恐嚇電話。[14][15][16]被迫遷的居民對發展計劃表示強烈不滿。[17][18][19][20]2022年,新世界發展就永寧村地皮向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申建4,600伙住宅單位,佔地約5.5公頃,相等於永寧村的大部份土地。[21][22]
本區主要地方
元朗 - 十八鄉 - 大棠 - 屏山 - 洪水橋 - 厦村 - 流浮山 - 天水圍 - 米埔 - 新田 - 落馬洲 - 洲頭 - 牛潭尾 - 錦田 - 八鄉 - 石崗
區內其他地方
元朗市中心 - 雞地 - 元朗南 - 元朗工業邨/東頭工業區 - 元朗舊墟 -水邊圍 - 橫洲 - 唐人新村 - 白泥 - 尖鼻咀 - 輞井圍 -豐樂圍 - 大井圍 - 南生圍 - 壆圍 - 大生圍 - 逢吉鄉 - 凹頭 -錦田南 - 打石湖 - 上村 - 荃錦坳 - 水牛嶺 - 大陂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