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成瘾是一种与病理性激情的相關行为,這涉及到坠入浪漫關係的感觉,同時对动物和人类相关行为的医学评论所得出的结论。然而当前的医学证据不支持相关行为的成瘾,[1]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亦未提及过戀愛成瘾。[2]
在當代歷史中,戀愛成癮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罗伯特·伯顿“爱的延伸就是疯狂”的格言[3] 。一直持续至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对狼人的研究突出了“他強迫自己有坠入爱河的責任,這是突發性導致強迫墜入愛河。」[4] 後來,桑多拉多在1928年首次普及了“戀愛成癮”一词:“一个需要更多的爱,更多的慰藉,更多支持的人,就像受挫的人们需要填满什么一样。事實上,這是一种可怕而无法满足的内在空虚。”[5]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在《爱的作品》中也说过:“浪漫的爱使人自由,并在下一刻依赖;浪漫的爱会变得不快乐,会达到绝望的境地。”
但是,直到1970年和1980年代这个概念才广受欢迎。斯坦顿·皮埃尔在1975年的著作《爱与瘾》開始普及,这项工作是“关于我们的社会如何定义和建立亲密关系的社会评论,所有这些社会方面的因素都已被消除,人们对恋爱成瘾的关注已朝着将其视为个体,可治疗的心理病理学的方向发展。」[6] 1976年,開始出現了一個节目“性与爱成瘾者匿名”,這是建基于“ 匿名戒酒會”。他们于1986年发表了《基本文字,性爱和成瘾者匿名》,讨论了戀愛成瘾和性成瘾的特征以及如何从中恢复。[7] 截至2012年底,「性與愛成癮者匿名」的成员已增长到16000名,來自43个国家和地区。[8]1985年,罗宾·诺伍德的《太爱了的女人》談及了女性对爱情的依赖。2004年,针对戀爱成瘾者的研究員创建了一个程式:Love Addicts Anonymous。此后,1990年代和2000年代关于戀愛成癮得到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