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街為台灣日治時期1904年至1933年間存在之行政區,在1904年時隸屬彰化廳線東堡,1909年改隸臺中廳,1920年10月隨行政區劃調整改隸屬台中州彰化郡,為現今彰化縣彰化市市中心部分。
1933年12月,彰化街與大竹庄、南郭庄合併為彰化市。
彰化廳在1904年11月23日實施街庄整併,將原本彰化縣城周邊的合併為「彰化街」,其下設有的6個土名: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北門外、市仔尾。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彰化街改隸臺中州彰化郡,下設一大字「彰化」,原本的土名則改為小字,包含「北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外」、「市子尾」[1]。
1933年12月20日,彰化街與南郭庄、大竹庄合併成立彰化市,與屏東市同時成為州轄市。
彰化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範圍大致包括萬安里明德坑排水以西部分不含西北端、興北里南部、民生里不含西北部、文化里、陽明里明德坑排水以西部分、信義里、光復里、中正里不含最東端、龍山里中部東西狹長地帶、復興里西南端、長樂里彰化車站東南邊地帶、光華里、永福里、萬壽里東半部、中央里、大同里、富貴里不含西南部、民權里、永生里不含東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