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城西(英語:Taikoo Shing West,代號C01)曾是香港東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自2021年起懸空至2023年取消,懸空前的區議員為民主黨成員趙家賢。
選區位於太古城西部,由太豐路以西的太古城住宅樓宇組成,範圍未有改動,當中包括海景花園(青松閣、翠榕閣、綠楊閣、紫樺閣、金楓閣及銀栢閣)、海天花園、金殿臺以及安盛臺,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太古城東、康山、柏架山及鰂魚涌,投票站設於東區少年警訊會所,由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有關票站出現排隊長人龍,在原定投票結束時間四小時,即翌日上午二時半方完成投票[3],導致當屆港島區點票工作因而延誤,於2019年起另外於太古城郵政局設立票站分流投票人士。
太古城一帶在1982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屬鰂魚涌單議席選區,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及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屬鰂魚涌北雙議席選區。而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設有太古城雙議席選區,包括現有太古城東、西兩區的範圍,該區吸引到三名候選人參選,結果由自1983年擔任本區區議員兼在太古城管理公司擔任經理的羅友聖(英语:Giuseppe Salaroli)以3,400票奪得第一席,但其香港民主促進會黨友藺常念只得到877票,未能得到議席,第二席由自民聯兼香港公民協會成員的黃德倫以2,122票勝出。
現有太古城西選區由雙議席太古城選區分拆而成。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當中太古城東、西選區由雙議席太古城選區以太豐路分拆而成。
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羅友聖(英语:Giuseppe Salaroli)選擇於本區爭取連任,結果以過半票勝出而連任,其後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羅友聖在沒有對手下自動當選;至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羅以大比數擊敗得到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支持的對手。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針對羅友聖(英语:Giuseppe Salaroli)接近七十歲,民建聯及民主黨派出年青人參選,結果由趙家賢當選,為當屆最年輕當選人,而太古城東、西兩區皆由泛民主派人士勝出。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新民黨針對區內中產階級票源,派出新人同時服務太古城東、西兩區,結果本區參選人得票不足四成,由民主黨趙家賢連任,而太古城東則由新民黨謝子祺擊敗當區議員泛民主派的曹漢光。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預計人口約18,269人,2015年正式選民登記冊是8,816人,趙家賢爭取連任,對手是福建籍明勢智庫的吳志隆,最後趙家賢以3,362票擊敗1,268票的吳志隆。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時任議員趙家賢在競選時期被私了,令他至選舉日之前兩天才出院繼續競選,但他仍以超過六成得票擊敗經民聯的丁煌,成功連任。[4]泛民主派選後於東區區議會過半,2020年趙家賢獲推舉為東區區議會副主席。2021年7月9日,因涉及初選案而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而還押逾多月的趙家賢於社交媒體宣佈辭任區議員。[5]
議席藉此一直懸空至2023年選舉改革被撤銷,與太古城東、寶馬山、炮台山、城市花園、和富、堡壘、錦屏、丹拿、健康村及鰂魚涌選區合併為太北選區。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因為雷動計劃、銅鑼灣書店事件、政府剝奪部分本土派候選人參選資格等事件,令投票人數創新高。當時太古城西的票站亦由兩個減為一個,最終導致千多名太古城西選民在法定投票時間結束後仍然未能投票,部分選民更要翌日凌晨2時半才能完成投票,而整個港島區的點票過程亦要延遲進行。至2018年2月,學術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s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刊登了一個以太古城西票站為對象,解決票站人龍問題的研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