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英語:Chiayi Metropolitan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Chiayi Metro),簡稱嘉義捷運、嘉捷,範圍廣及嘉義市及嘉義縣。2007年,嘉義公車捷運(嘉義BRT)通車,沿用部分嘉義捷運路廊,成為嘉義第一座先進運輸系統,運量皆呈現逐年成長狀態[1]。2023年1月,交通部正式同意並補助嘉義捷運藍線進行可行性研究規劃案推動[2],並於同年6月由台灣世曦得標。2024年3月,計畫完成可行性研究期中報告,並於同年5月報議會定期會審議,並6月28日將期末報告送至交通部審查[3][4],現由鐵道局審查中[5],2025年3月26日,立法委員王美惠表示,嘉義捷運藍線納入嘉科二期擴建計畫[6]。
尚待可行性研究。
動
審
評
1980年代末期,嘉義都會區集中達62萬人口,其中僅60平方公里的嘉義市就佔了近25萬人,然而,嘉義市市區道路老舊,街道十分狹窄,公共運輸系統不發達,導致了私人運具受到過度使用,在此時空背景下[7]:I[7]: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國立臺灣大學及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的工業研究中心合作,於1999年10月展開嘉義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研究[7]:摘要表。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規畫,嘉義捷運的分三階段推動,分階段一、二、三,第一階段優先改善公車路網並提升其服務品質,第二階段則提升其路權,以幹道公車或公車優先道的方式建置,並引入更大型的車輛,第三階段則再進一步提升其路權,建立大眾捷運系統,據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提出由T線及S線組成的「路線方案A」(又再衍生兩路線方案A1及路線方案A2)[7]:103~109及由T1線、T2線及S線組成的「路線方案B」(又再衍生一路線方案B1)[7]:110~111及由T1線、T2線及S線組成的「路線方案C」(又再衍生一路線方案C1)[7]:111~117等細分為七路線方案的三大主要方案進行進一步研究。
然而,於取出前四個運量較大的方案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認為嘉義都會區對於捷運的需求尚不迫切[7]:118,最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在2015年始建、2020年完工及2025年始建、2030年完工兩種模式的分析下,認為嘉義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可行性「很低」,且預測2020年嘉義都會區人口仍不超過百萬人,認定嘉義都會區於2020年之前,無興建捷運系統的需求[7]:III,而後臺灣省政府也依據此結論,不付後續推動,嘉義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的規畫就此暫停[8]。2021年,黃敏惠市府在蘇貞昌院長來訪嘉義時,爭取250億的輕軌系統建設經費,蘇貞昌同意請秘書長統籌協助辦理[9]。2023年1月17日,交通部長王國財核定補助嘉義捷運藍線1290萬可行性研究經費,路線全長14.3公里,其中高架2.8公里、平面11.5公里,共計設置13座車站,預計採市區A型路權,市郊B型路權方式辦理,總經費初估約160億元 [10]。2023年4月25日,市府交通處表示可行性研究四月已上網招標,預計五月決標,並於同年提報交通部審查[11][12]。「嘉義大眾捷運系統藍線可行性研究」於6月26日以新臺幣1500萬元公告決標,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得標。2023年11月19日,嘉義縣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嘉義市競選總部承諾,若他當選,嘉義輕軌建設絕對說到做到[13]。2024年6月28日,嘉義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送交通部審查,路線全長15.06公里,其中高架10.06公里、平面5公里,共計設置13座車站,預計採市區、高鐵站區、B12站等高架A型路權,其餘考量遺址等採B型路權方式辦理[14]。交通部於審查「嘉義大眾捷運系統藍線建設計畫」可行性研究後回覆嘉市府,中央將於該計畫負擔123億元,嘉義市自籌68億元,嘉義縣自籌183億元,引發地方民意強烈不滿,立委張啟楷批評此回覆顯不符合地方財政狀況及法規標準,且違背相關承諾,應予以修正[15]。
|accessdate=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