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冷水河新村

冷水河
一个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马登巴冷县華人新村
Kampung Coldstream
கம்போங் கோல்ட்ஸ்ட்ரீம்
کامڤوڠ كولدستريم
冷水河新村牌樓(2017年)
冷水河新村牌樓(2017年)
冷水河在霹雳州的位置
冷水河
冷水河
冷水河的位置
冷水河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位置
冷水河
冷水河
冷水河 (马来西亚半岛)
冷水河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冷水河
冷水河
冷水河 (馬來西亞)
坐标:4°02′37″N 101°14′23″E / 4.0436°N 101.2397°E / 4.0436; 101.2397
国家 马来西亚
州属 霹靂
馬登巴冷縣
政府
 • 華人新村村长刘秀宜
 • 打巴縣議會主席阿末羅斯蘭(Tn. Hj. Ahmad Roslan bin Mohamed Nazir)
时区马来西亚标准时间UTC+8
邮编35500

冷水河新村馬來語Kampung Coldstream),是一座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馬登巴冷縣華人新村。地理位置上,冷水河位於美羅西南約12公里、宋溪西北約14公里處。冷水河村名「Coldstream」源於英軍「冷溪衛隊」,因爲該部隊在新村成立期間對居民表現友好,當地居民爲表達感謝之情,故以此命名。當地的經濟活動以小型農業為主,地方行政事務隸屬打巴縣議會18區管轄。[1]

地名

冷水河新村(Kampung Coldstream)的命名與英國陸軍冷溪衛隊」(Coldstream Guards)有關。該衛隊是英國最古老的現役步兵部隊之一,其部隊名稱來源於蘇格蘭英格蘭邊境的城市冷溪。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冷溪衛隊第二營(Second Battalion Coldstream Guards)曾被部署至霹靂州的打巴地區數年,以執行對抗馬共游擊隊的任務。[2]

海峽時報》駐吉隆坡首席記者哈里米勒(Harry Miller)於1954年出版的著作《馬來亞的威脅》(Menace in Malaya)記載,冷水河一帶被重新安置的華民,因感念冷溪衛隊的協助與保護,便請求當局以“Coldstream”命名新村,該名獲得允准,遂成為今日「冷水河」村名由來。[3]惟文史工作者雷子健質疑這故事是英殖民政府宣傳神話[4]

在全國各地,英國軍隊友善的態度廣受稱讚。許多老華民面對他們,咧嘴露出無牙的笑容,並不斷地舉手至額頭再下放到胸口,以古老的華人方式表達謝意。在霹靂州有一群被重新安置的居民,對魁梧的冷溪衛隊所給予的優待尤其感激,便請求將自己的村莊命名為「冷水河」,並獲得許可。

——哈里米勒《馬來亞的威脅》(1954)

冷溪衛隊在駐扎期間與當地村民關係密切。退役士兵曾於1960年代與1990年代,三次重返冷水河探訪,並與村民重敘舊情,獲得村民熱烈歡迎。部分冷水河村民至今仍保存當年英軍所贈之紀念品與相關報導。[5]

歷史

冷水河是霹靂州的一座華人新村二戰後的緊急狀態期間,新村在英殖民政府推行的「畢利斯計畫英语Briggs Plan」下成立,當時村民原本散居於周邊的園丘,政府爲遏制馬共活動,遂將散居的居民集中遷入新村。在1950年7月的報道中,甫成立的冷水河新村被譽爲是「模範新村」,當時已有各種店屋、路邊攤位和超過200所房屋,并指所有1200名村民看來对移殖計劃感到快乐而滿足。[6]

新村初期居民多數來自美羅十二碑,另有少部分來自雙溪古月,居民籍貫主要是廣東高州人、客家人河婆人。在初期,冷水河新村的經濟活動以錫礦開採為主,農耕業為輔。自1980年代錫礦業沒落後,村民多改爲從事農耕、養殖淡水魚類、經營鴨場等。[7]

千禧年后,村民曾開墾木瓜種植園,所產木瓜品質優良,部分出口至海外市場。然而,後期因病蟲害嚴重,導致木瓜種植前景暗淡,農民轉而栽種芒果番石榴至今。[7]其中,朱甘南芒果英语Chok Anan、無籽番石榴、沙梨果木薯等作物皆在廢礦沙地轉作的農地上獲得良好收成。也有部分農戶改種油棕,因爲收益較高。[8]

過去霹靂州政府曾計劃將村民經營的耕地收回,轉而批給州政府關聯集團展开挖沙工程,引發耕地歸屬爭議。2019年7月,冷水河新村多名農民抗議霹靂採砂管理公司擅自闖入農地挖沙,導致約20英畝耕地受威脅,因此要求州政府協助合法化農民耕地。[9][10]在政治人物協調介入下,相關單位才同意以租賃方式保留耕農的農地,租期為30年,油棕種植者每英畝每年須繳納400令吉租金,蔬果種植或飼養業者則爲每英畝年租200令吉,使村民得以維持生計。[8]

基礎設施

冷水河新村現約住有500多戶人家,總人口約3,000人,以河婆籍貫的客家人為主。當地特色美食包括醉鍋、河婆擂茶和菜粄。[8]冷水河新村也是年輕人口外流較不嚴重的少數新村之一。[7]

冷水河新村目前設有一所華文小學、拿督公廟、大禮堂、小型警局、民眾會堂、小型巴剎,以及室內籃球場。此外,冷水河新村的民間組織相當活躍,民間與社區團體不下十個,主要包括華小董事會、家教協會、華小校友會、拿督公廟理事會、睦鄰計劃委員會、太極氣功十八式體育會、警衛團、婦女俱樂部及村委會等。政治組織方面也相當蓬勃,有多個政黨的基層支部,包括馬華公會支會、行動黨支部、公正黨支部和誠信黨支部。[8]

教育

冷水河新村設有一所華文小學,即冷水河華小。該校原名爲培英學校,1951年校長爲陳俊傑。[11]冷水河華小屬於全津貼小學。該校校舍其中一座課室因長期受白蟻侵蝕而成爲危樓,多年來無法使用。2023年,教育部批准撥款590萬令吉,用於重建校舍工程。該工程於2024年9月正式動工,截至2025年4月,進度已達近70%。新校舍將包括4間課室、2組廁所、活動中心及其他相關設施。[12]冷水河華小屬於微型學校,2025年該校學生人數爲88人。[13]

宗教

冷水河新村有一座拿督公廟,爲當地主要神廟,廟宇規模宏大。根據當地流傳關於冷水河拿督公廟由來的傳說,二戰時期日軍南下進軍新加坡,行經冷水河一帶時,曾一度試圖進入該村。當時村口一棵大樹上突然掉下一個蜂巢,正好砸中領行的日軍部隊,引發蜂群攻擊,導致日軍最終放棄進村,此事在當地被視為神靈庇佑的象徵。二戰結束後冷水河新村成立,建村先賢得悉此傳說後,遂於該大樹下設壇祭祀拿督公,日後更建立廟宇供奉。[7]

根據村方說法,廟中的馬來拿督公名號為「阿都拉」,此名稱由早年邀請安順某神廟扶乩時得知。除冷水河外,周邊多個華人社區亦普遍信奉拿督公,爲當地保境安民的守護神。[7]冷水河拿督公廟每年農曆八月十七日會舉辦酬神活動,以慶祝拿督公千秋寶誕。[14]

文化地標

牌樓

冷水河新村入口處設有一座牌樓,爲新村的重要地標。該牌樓結構宏偉,設計具有傳統風格。牌樓左右兩側題有對聯:「冷水長流源源不盡英才出,河村永富滾滾無窮福澤來」,反映地方社區對於新村發展的願景。[15]

河畔休閒公園

冷水河新村河畔休閒公園位於拿督公廟旁,緊鄰流經新村的美羅河馬來語Sungai Bidor。其前身名爲「蔚華園」,曾在1980年代獲得景觀組亞軍,惟過後缺乏管理,公園就此荒廢20餘年。2022年7月,拿督公廟理事會與社區睦鄰計劃委員會聯手組織新村美化委員會,在村民與善心人士出資出力下展開整修與美化工程。[16]該休閒公園以中式園景為設計主軸,公園內設有多種景觀設計,如雙龍盤旋牌匾、蓮花池、公園小橋、花卉步道、涼亭、竹林、許願樹等。冷水河爲此於2024年榮獲華人新村組全國景觀獎冠軍,並獲得馬來西亞國家景觀局頒發1萬令吉獎金。[17][8]現今河畔休閒公園已成爲冷水河新村知名的觀光景點。[18]

忠魂紀念碑

冷水河新村內的野地有三座墳墓,置中墳墓有一方「忠魂紀念碑」,用以悼念在二戰期間遭日軍殺害的無名死難者,碑銘上刻有「民國卅三年元月廿三日華僑捐軀 忠魂紀念碑 民國卅七年二月廿八日立」。[19]據文史研究者劉道南收集的口述資料,1944年2月16日早上,日軍將12名來自水閘路酸柑園的平民,包括10男2女,以卡車押送至冷水河現址,並關押於一間茅屋之中,隨後縱火焚燒,導致全數遇難。後續地方口述資料也有說死者爲21人或22人。慘案發生後,當地居民收殮遺骸並就地埋葬,惟因無從得知死者姓名,最終於1948年4月7日樹立無名「忠魂紀念碑」,以茲悼念。[20][21]

参考文献

  1. ^ Helpline MDTAPAH Zon 15-21. Portal Rasmi Majlis Daerah Tapah. [2025-04-17] (马来语). 
  2. ^ Thank You To The Coldstreams. Singapore Standard. 1950-08-04. 
  3. ^ Harry Miller. Menace in Malaya.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54: 151. 
  4. ^ 雷子健:冷水河vs热水湖 | 东方文荟 | 评论.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2-04-10 [202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中文(马来西亚)). 
  5. ^ 述說英殖民歷史 冷水河以部隊名稱命名. 星洲日報. 2017-11-21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6. ^ 'Kampong Coldstream' Squatters Are Happy. Singapore Standard. 1950-07-25. 
  7. ^ 7.0 7.1 7.2 7.3 7.4 亚亦君令补选| 冷水河新村口拿督公 曾显灵解救整村人命. 中國報. 2025-04-18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8. ^ 8.0 8.1 8.2 8.3 8.4 全国景观奖新村组 美罗冷水河获冠军. 中國報. 2024-06-15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9. ^ 铲平农地挖沙 这回是冷水河新村. 中國報. 2019-07-01 [2025-04-20] (中文(马来西亚)). 
  10. ^ “农地挖沙没出示证件”.冷水河新村农民促州政府介入. 星洲网. 2019-07-02 [2025-04-20] (中文(马来西亚)). 
  11. ^ 美羅冷水村培英增建教室下月初旬竣工. 南洋商报. 1951-12-29. 
  12. ^ 冷水河华小校舍重建 工程进度已达近70% | 霹雳 | 地方.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5-04-03 [202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3) (中文(马来西亚)). 
  13. ^ 【选区趴趴走】人口外流学生骤减 亚亦君令6华小全微型 - 地方 - 专栏. 星洲网. 2025-04-17 [2025-04-17] (中文(马来西亚)). 
  14. ^ 美罗冷水河新村拿督公酬神委员会拿督公诞庆诞平安午宴. 中國報. 2024-09-19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15. ^ 星角攝 | 探索冷水河新村好滋味 - 星角攝 - 图说大马. 星洲网. 2024-07-02 [202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中文(马来西亚)). 
  16. ^ 耗50万打造 荷花池惊艳 荒废公园“华丽变身” 夺冠. 星洲网. 2024-06-10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17. ^ 全村协力亮丽蜕变 冷水河夺景观奖新村组全国冠军 | 霹雳 | 地方.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4-05-31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18. ^ 选区趴趴走 | 走入冷水河 万岭 亚亦君令 3新村打卡之旅 有惊喜 - 地方. 星洲网. 2025-04-19 [2025-04-19] (中文(马来西亚)). 
  19. ^ 会员文:新闻视野| 马来亚二战蒙难纪念碑 历史“为鉴” 和平“共建”. 中國報. 2024-08-13 [202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6) (中文(马来西亚)). 
  20. ^ 搜集日军二战暴行资料.日反战团考察霹遗迹. 星洲网. 2014-10-05 [2025-04-19] (中文). 
  21. ^ 吳鑫霖. 〈冷水河新村“忠魂紀念碑”〉. 《浩气长存:马来亚二战人民蒙难、殉难纪念碑手册》 (PDF). 吉隆坡廣東義山. 2024: 89–92. ISBN 9789671143643.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