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琉球稱獅子(琉球語:獅子/シーサー shīsā * / ?),是中國大陸閩南、粤东,台灣以及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台等處的獅子像,用來替人、家宅、村落避邪化煞。
相傳風獅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漢朝山越居民的神獸山貓爺,五胡亂華時期,中國本土戰亂頻傳,原本富裕的江南也蒙受其害,許多漢人紛紛渡海至金門躲避戰禍,其中也包括了原本閩浙地區的山越居民,當時第一批來金門的船隻由於東北季風肆虐而幾乎翻覆,居民於是拿出山貓爺獸像祈福,船隻頓時平穩,風止浪盡,於是同船的漢人便開始供奉此神像,又由於山貓爺長相魁梧,似萬獸之王獅的面相,因此也稱之為風獅爺。根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現存的風獅爺共有68座:金沙鎮41尊、金寧鄉8尊、金湖鎮13尊、金城鎮6尊。其造型推測是由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獅子為萬獸之王,自漢朝引進獅子之後,獅子的形象就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又稱厭勝物)。
起緣
福建南部風季長,風速高,其中金門一年中東北風長達九個月,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期間的平均風速高達每秒四公尺以上。古代金門植被豐富,由地方志可知有四大林區,分別是.雙乳山、豐蓮、鵲山、太武山。但自元朝以來,因為大量砍伐森林來發展鹽業;到了明朝,中國沿海的海盜侵擾,金門又正值要衝,常遭到倭寇縱火燒林;鄭成功抵金之後,砍林造艦,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種種因素致使植被遭受破壞,風害更加強烈,福建其他地區也受影響。當地居民為了防止風害,設立了風獅爺來鎮風止煞。一直到了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進駐金門,開始大量植林,風害始得改善。
造型
風獅爺的造型主要有立姿、蹲踞兩種,立姿在比例上四肢顯得細小,高度有高達385公分(安岐村風獅爺),最小有東珩風獅爺—30公分。刻工技巧粗糙細緻不一,主要在臉部表情,一般為圓眼凸出,獅鼻頭寬闊,呲咧大嘴,或露出牙齒。表情有凶悍、露齒含笑,也有猙獰像,或一臉稚氣。
手部有持筆、令旗、印、綾帶或錢幣等物。
背部有的不作雕飾,或在背部刻出中線,雕出整齊的鬃毛,尾巴上捲貼於背部,也有仰天咆嘯、欲撲向前、扭頭轉身等生動的動作。
因風獅爺為雄性,故其外露雄性生殖器,有的則不作出形狀,或以蘆葫遮掩或暗喻。
風獅爺本體、持物為石雕泥塑外,有的會特別繫上披風,多為紅色或黃色。
種類
屋頂風獅爺
屋頂風獅爺是因為設立在居家的屋頂上而得名,有些在獅背上有騎有一名武士,彎弓拉箭。在連橫《台灣通史.風俗志》曾有一段記載:「屋之上或立土偶,騎馬彎弓,狀甚威猛,是為蚩尤,謂可厭勝。」另外《新金門志》也有「人家屋上,每見有陶質瓦獸,作獅子張口狀,亦有作擐甲獎軍狀,名曰蚩尤。」這樣的一段話。又有人說是獅背上的武士是由封神榜中的申公豹或黃飛虎演變而來。
因為舊時屋頂多覆有瓦片,故屋頂風獅爺又稱瓦將軍,又有人稱之為鎮邪(煞)將軍
屋頂風獅爺的材質有陶塑、石雕、泥製,位於屋頂、屋脊、甚至嵌入牆壁,位在屋頂的以放在正廳的中脊上最多,除了背上坐有武士型的之外,也有單獅型。
|
|
|
|
|
村落風獅爺
村落風獅爺多座落在村莊四周的風口,金門現存的約有六十八尊。
典型的村落風獅爺設立於村落四隅,例如金門陽宅村的風獅爺,位置在村落的當風路口,故多面朝東北東至北方。金門大部分的村落僅有三座、兩座或一座風獅爺,是否因為年代久遠而傾圮已不可考。
材料有石製、水泥、黏土和磚石等。石材為多數,有花崗石、泉州白石,青草石。東珩風獅爺是水泥模型獅,也是最小的風獅爺。泥製風獅爺的做法是黏土塗灰泥,磚石則是外敷白灰。
設立原因
- 鎮風煞:設立時間已不可考,相傳自清代,金門居民就有設置辟邪物鎮風止煞的情形,後來演變出獅子的造型。
- 祭煞:金門自古天災人禍不斷,常有傳出有妖魔鬼怪作祟,居民認為設風獅爺能鎮壓厲鬼,防止妖魔作祟。
- 剋制蟻害:白蟻可藉風力傳播,金門居民也藉其信仰來祈求蟻害的減少。
- 護風水與破解村落犯沖:
- 呂厝風獅爺:金門著名的陳禎墓自建立以來,面向的呂厝村即禍事不斷,呂厝村的居民於是設立了的風獅爺,面向陳禎墓,用來破解風水。
- 劉澳風獅爺:劉澳村設立風獅爺,是用來鎮水箭,防止水鬼作祟,保住錢財不被水帶走。
- 山后風獅爺:位於山后村,風獅爺面西方,破解地勢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風水。
- 田墩風獅爺:田墩村設立風獅爺鎮吳坑的廟沖。
閩南風獅爺
習俗
風獅爺的安置需要由法師舉行儀式,並利用白公雞開光,開光後的白公雞被放生,即使到田中食用作物,農民也不可將之驅離或傷害,但各村習俗不同,有些村莊會將開光後的白公雞活埋於風獅爺下。
倒立的風獅爺不能隨意立起,需擇日擇時,請法師依一定儀式安置,因此小古崗、東溪、頂蘭仍有倒立的風獅爺。
祭祠
金門許多村莊在風獅爺生日或廟會要舉行祭祠,在風獅爺面前作醮演酬神戲。貢品有三牲、金帛、紅布、金花(春花),法師念咒,敬三獻酒,將紅布綁在獅身上,給風獅爺穿上披肩是謝恩的方式。
農曆二、三月,包菜粿拜家中祖先和神明,祭畢取一兩個站在中庭把菜粿由門牆上方拋到屋外讓貓狗撿食,再將拜過祖先的菜粿拜風獅爺,塞一個在獅口中,或留一兩個在地上不帶回,又稱塞虎口,顯示民眾對風獅爺有像對虎一般的敬畏之心。
由現代福建人民對風獅爺的祈語可看出,風獅爺已由鎮風止煞轉為無所不能的萬能神,福建人會向風獅爺祈求闔家平安、事業順遂、作物豐收。
琉球獅子或沖繩獅子(シーサー)
琉球國時代由明朝移居琉球的閩人三十六姓傳到沖繩[1][2],沖繩名稱的「日语:シーサー shīsā */?」是由琉球語沖繩方言發音的「獅子」而來。《球陽》記載,尚貞王時代的東風平郡富盛村屢次遭受火災,當地士族蔡應瑞(大田親雲上獻臣)提出設置面向八瀨嶽的屋頂獅子像作防火的風水用途[3][4]。琉球狮子原本只設立單體,但是受到石獅子影響,也有成對的琉球狮子,開口閉口各一的造型則受到日本本土狛犬的影響。由於琉球王國時代對住宅建築形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5],只有士族的住宅屋頂可用瓦葺,平民住宅屋頂只能用茅葺,因此獅子像初期只設立在寺社、城門、御嶽、上級士族宅第[3]、貴族的墓陵、村落的出入口等處,因此當時只有士族屋頂才可設置風獅爺。至琉球國滅亡併入日本、明治時代廢藩置縣後,一般平民住宅才可使用瓦葺,民宅的屋頂也才開始設置琉球狮子,這段時間也是當地設置風獅爺的全盛時期[6]。材質基本上以石材、陶器、灰泥、漆器為主[7],近年也出現水泥、青銅製品。
相關條目
相關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基隆市 | |
---|
臺北市 | |
---|
新北市 | |
---|
桃園市 | |
---|
新竹縣 | |
---|
新竹市 | |
---|
苗栗縣 | |
---|
臺中市 | |
---|
彰化縣 | |
---|
南投縣 | |
---|
雲林縣 | |
---|
嘉義縣 | |
---|
嘉義市 | |
---|
臺南市 | |
---|
高雄市 | |
---|
屏東縣 | |
---|
宜蘭縣 | |
---|
花蓮縣 | |
---|
臺東縣 | |
---|
澎湖縣 | |
---|
金門縣 | |
---|
連江縣 | |
---|
數字為票選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