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松方內閣(日语:第二次松方内閣/だいにじ まつかたないかく Dainiji Matsukata Naikaku */?)是日本伯爵松方正義就任第6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後,自1896年(明治29年)9月18日至1898年1月12日組成的內閣。民間常取組閣成員中兩大領袖松方正義和大隈重信之名,稱其為松隈內閣。
概要
儘管日本在對中國的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與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獲得了福建臺灣省、遼東等殖民地以及鉅額賠款,但是條約中割讓遼東半島的決定卻遭到俄羅斯、德國與法國等國的強硬反對,最終日本不得不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占領權、與中國簽訂《遼南條約》讓中國贖回遼東,史稱三國干涉還遼[1][2]。此事使日本國內輿論譁然,當時主政的第二次伊藤內閣受到極大譴責,最終領導內閣的伊藤博文(同時也是《馬關條約》日方締約代表)被迫於1896年(明治29年)8月辭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由班列黑田清隆臨時代理;後由曾籌組第一次松方內閣、擔任第二次伊藤內閣大藏大臣(1895年8月辭任)的松方正義繼任組閣[3][4]。在經明治天皇同意任命後,松方於1896年9月再度就任為內閣總理大臣[5]。
1897年12月,因增稅法案問題,使松方內閣與國會關係驟降,同時內閣成員對於是否要為臺灣統治腐敗彈劾時任的臺灣總督乃木希典一事也意見分歧,導致以進步黨黨魁大隈重信為首的數名閣員退任。松方不堪負荷,遂在解散眾議院之後率領內閣總辭,由伊藤博文繼任組閣[3][6][7]。
內閣成員
除部分特殊情況外,本內閣閣員皆於1896年9月18日就任[5]。
國務大臣
其他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第二屆松方內閣 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
| |
|
|
|
※備註:姓氏是 首相的姓氏,姓氏之後的數字代表組閣次數,「改」代表 改組內閣,「改」之後的數字代表改組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