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玛在二十世纪初期由阿莱斯特·克劳利,一位英国作家、神秘主义者,以及仪式魔法师[1]所发展。他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新纪元——即荷鲁斯纪元的先知,这基于他1904年与他的妻子罗斯·伊迪丝在埃及的一次灵性经验[2]。在他的说明中,一个名叫艾华斯(Aiwass)的超自然存在和他接触了,并将《律法之书》(The Book of the Law)口授给了他。这本书是泰勒玛法则的纲领[3]。泰勒玛的信徒也叫泰勒玛主义者[4](Thelemite)。
魔法学(Magick)是实现泰勒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对此有一整套完整和可实践的科学体系。O.T.O.(Ordo Templi Orientis,东方神殿教)是第一个接受《律法之书》的旧纪元组织。
历史背景
词语θέλημα(泰勒玛)在古希腊语中比较罕见,它“象征了本能欲求的意志:欲望,有时候甚至是性欲[8]”,但在希腊语版的旧约(Septuagint)[8]中这个词是很常见的。早期的基督教文献中会偶尔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人类的意志[9](will),且甚至是上帝的敌人——魔鬼的意志[10],但通常它指的是上帝的意志[11]。一个著名的例子就在于“主的祷告”(马太福音,6:10)中,“汝之王国到来。汝之意志(Θελημα,will)将在大地之上被完成,正如在天堂中一样。”之后在福音书(26:42)中它被以同样的方式使用着。诡辩家西波(Augustine of Hippo)在他公元前五世纪的布道( 1 John 4:4–12)中给出了一个相似的指示[12]:“爱,以及你所意志的,做。”[13]
在文艺复兴时期,一种名叫“泰勒米亚(Thelemia)”的特性代表了在《寻爱绮梦》(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中一位多米尼加僧侣弗朗西斯科·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的意志或欲望。主角波利弗利(Poliphili)有两个寓言性的指导,理性与泰勒米亚(意志或欲望)。每当必须做出选择时,他会选择满足他的性意志而不是理性[14]。科隆纳的作品对一个名叫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的方济会修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拉伯雷在十六世纪用Thélème,即这个词的法语形式来作为他小说《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15]中一个虚构的修道院的名字。这个修道院唯一的法则就是"fay çe que vouldras" (“行汝意志”)。在十八世纪中期,弗朗西斯·达什伍德爵士(Sir Francis Dashwood)将他的谚语刻在了他在英国莫德梅翰(Medmenham)[16]的修道院门口,且它在那里成为了地狱火俱乐部(Hellfire Club)[16]的座右铭。之后,作家沃尔特·贝赞特(Walter Besant)和詹姆士·莱斯(James Rice)在他们的小说《泰勒玛的僧侣们》(1878)以及阿什比(C.R. Ashbee)的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小说《泰勒玛的建筑物》(1910)中都提到了拉伯雷的泰勒玛修道院。
在希腊版的旧约中这一术语被用于表达上帝他自己的意志、畏惧上帝的宗教欲望和一位世俗统治者的荣耀意志。因此它仅仅被用作来代表信仰中高度道德性的意愿,或者是与人无关的意愿,而不是那些更加世俗的努力[19]。在旧约的希腊语翻译,亚历山大的第三部分(Alexandria in the 3rd)中,“泰勒玛”一词出现了51次。在希腊语版的圣经(the Septuaginta)中术语“boule”和“泰勒玛”都出现了,但在拉丁语的文本中这两个词都被翻译成了拉丁语“Voluntas”(意志)。因此,这两个概念含义的不同之处就被遗失了。
一些现代的泰勒玛主义者将克劳利的工作视作是基于拉伯雷对泰勒玛主义者本能的荣耀本质之总结的基础上的。拉伯雷曾在不同层面上被视作是创造了泰勒玛哲学[28],是最早提及泰勒玛的人之一[29],或者是“第一个泰勒玛主义者”[30]。然而,现任O.T.O.美国总部的国家大师(National Grand Master General)曾经这样说过:
阿莱斯特·克劳利(1875–1947) 是一位英国的神秘主义者和作家。1904年的时候,克劳利声称从一个叫做艾华斯(Aiwass)的超自然存在那接收了《律法之书》(the Book of the Law),而这本书也被他称作是泰勒玛的宗教与哲学体系的基础。[3][41]
《律法之书》(The Book of the Law)
克劳利的泰勒玛体系开始于《律法之书》,这本书的官方名字也叫Liber AL vel Legis。它是克劳利与他的妻子罗斯·克劳利(Rose Crowley)(原姓凯丽)在埃及开罗度蜜月时写的。这本精简的杰作包含了三个章节,且他声称每一章都恰好是从1904年的4月8日、9日和10日的正午开始,然后用一个小时写完的。克劳利说他从一个叫做艾华斯(Aiwass)的特别存在那里得到了这本书的口授,且后来他发现艾华斯就是他的神圣守护天使[42]。伊斯雷尔·瑞格德(Israel Regardie)作为克劳利的一位门徒、作家和一段时期的秘书,倾向于认为这种声音来源于潜意识,但泰勒玛主义者们关于这一点的看法或意见本身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克劳利宣称说,“没有一个伪造者有这个能力可以准备出这么复杂的一系列数值和文学的谜题”以及对于文本的学习将消除一切关于这本书所被取得的方法的疑问。[43]
除了参考拉伯雷之外,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的一篇分析展现了和《哈索尔的爱和金鹰的神龛》[44](The Beloved of Hathor and Shrine of the Golden Hawk)——弗洛伦斯·法尔[45](Florence Farr)所写的一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埃文斯说这可能是“克劳利和法尔都曾被彻底地浸渍于金色黎明的意象与教导”[46]这一事实所导致的结果,且克劳利或许知道一些远古的材料并因此激发了一些法尔的动机[47]。苏丁(Sutin)同样发现了泰勒玛和耶茨(W. B. Yeats)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并将此归因于“共同的洞察力”,以及或许是克劳利作为年长者的知识[48]。
泰勒玛魔法学是一种被实践者认为能带来好处的身体、精神与灵性的练习体系[61]。克劳利将Magick定义为“使得改变的发生与意志相一致的科学与艺术”[62],并在传统的意味着“魔法”的英文单词magic最后加了一个字母“k”来区别魔法学和一般意义上的魔法、魔术之类的含义。他将魔法学推荐为一种发现真实意志的方法和手段[63]。总的来说,泰勒玛中的魔法练习被设计为协助寻找并显现真实意志,即便同样会包括一些庆祝性的层面[64]。克劳利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整合了来自赫尔墨斯教派之金色黎明[65](the 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的东方练习方式与西方的魔法实践。他将一系列这样的练习推荐给他的追随者们,包括基础的瑜伽(asana和pranayama,其中的两个阶段)[66];他自己设计的或是基于金色黎明的仪式,例如低阶五角星仪式(Lesser ritual of the pentagram)(用于召唤之前的消除工作)[64];《书籍 Samekh(第十五个希伯来字母)》,一个召唤神圣守护天使的仪式[64];圣餐仪式,例如诺斯替弥撒(The Gnostic Mass)或凤凰弥撒(The Mass of the Phoenix)[64];以及《书籍 Resh(希伯来语第二十个字母)》,包含了四个日常的太阳崇拜仪式[64]。这些作品都是能够取得的,不管是实体的印刷书还是电子档。他同样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讨论性魔法学(sex Magick)和性的感悟,包括了自慰、异性恋和同性恋的练习,且这构成了他对O.T.O.高等级工作的部分建议[67]。克劳利相信在发现自身的真实意志之后,魔法师必须除去一切他的要素并站在成功的路径上。[68]
阿莱斯特·克劳利在超过35年的时间里是一位高度多产的作家,写了非常多关于泰勒玛这一主题的作品,且其中有很多现在依然在版。在他的那个时期中有好几个人以这一主题写作,包括美国O.T.O.的总部大师查尔斯·斯坦斯菲尔德·琼斯(Charles Stansfeld Jones),他关于卡巴拉的作品依然在版。此外还有“少将”富勒(J. F. C. Fuller)。
杰克·帕森斯(Jack Parsons)是加州理工学院中一位研究火箭燃料之不同用处的科学家,也是克劳利第一批美国学生之一,在一段时间里为克劳利领导过美国的O.T.O. Agape分部。他在世时写过一些简短的作品,其中一些在后来被收录为了《自由是双刃剑》。他在1952年死于一场爆炸,且他即使他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依然是约翰·卡特(John Carter)所写的《性与火箭》和乔治·彭德尔( George Pendle)《奇怪的天使》两本传记的对象。
其他值得注意的、从事泰勒玛的现代作家有 Allen H. Greenfield, Christopher Hyatt, Richard Kaczynski, Marcelo Ramos Motta, Rodney Orpheus, IAO131, Phyllis Seckler, James Wasserman, Sam Webster, 和Robert Anton Wilson等。也有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原始的泰勒玛书籍。
一些不同规模的现代组织声明它们追随着泰勒玛的原则。其中最显著和杰出的两个都是克劳利生前所带领过的:A.'.A.'. ,一个由克劳利创立的组织,基于金色黎明体系的等级;和O.T.O.,一个最初在二十世纪早期由“孟斐斯和麦西之仪式(Rite of Memphis and Mizraim)”发展而来的组织,而且也包含了E.G.C.和它的宗教分支。
^Crowley, Aleister. The Book of the Law. Red Wheel/Weiser; Reissue. 1976: I, 40, "Who calls us Thelemites will do no wrong, if he look but close into the word. For there are therein Three Grades, the Hermit, and the Lover, and the man of Earth.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ISBN 0877283346.
^Crowley, Aleister. Chapter II. Magick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 2014. ISBN 1500443611.
^ 35.035.135.2The Hell-fire Clubs. Grand Lodge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 retrieved July 22, 2006 [2017-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Coppens, Philip. Hell, no damnation. Retrieved July 21, 2006.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quoted in Sainsbury (2006). : p.111.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Farr, F.; Shakespear, O. The Beloved of Hathor and the Shrine of the Golden Hawk. Croydon: Farncombe & Son. uncertain, approx. 1902.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Evans, Dave. Aleister Crowley and the 20th Century Synthesis of Magick. Second Revised Edition. Hidden Publishing. 2007: p. 10, pp. 26–30. ISBN 978-0-9555237-2-4.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Evans, Dave. "Strange distant Gods that are not dead today". : p.5.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 86.086.186.286.3Rabinovitch, Shelley; Lewis, James. The Encyclopedia of Modern Witchcraft and Neo-Paganism. Citadel Press. 2004: pp. 267–270. ISBN 0-8065-2406-5.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Crowley, Aleister. The Confessions of Aleister Crowley. : ch. 66.
^Orpheus. : p. 124 (Qabalah) and p. 131 (on Liber 777).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Suster. : p. 184 for Nuit and Tao, p. 188 for Hadit, Kether and Tao Teh, p. 146 & 150 for link to Tantra.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Bethel, Jonathan; McDaniel, Michael. Kundalini Rising – A Comparative Thesis on Thelema and Kashm. retrieved March 23, 2009.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Free Encyclopedia of Thelema (2005). Thelema. Retrieved March 12, 2005.
Thelemapedia. (2004). Thelema. Retrieved April 15, 2006.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a publication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Chisholm, Hugh, ed. (1911). "article name need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lton, J. Gordon (1983). "Thelemic Magick in America". Alternatives to American Mainline Churches, ed. Joseph H. Fichter. Barrytown, NY: Unificat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Starr, Martin P. (2004) A Hundred Years Hence: Visions of a Thelemic Future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elema Beyond Crowley )
Starr, Martin P. (2003). The Unknown God: W.T. Smith and the Thelemites. Bolingbrook, IL: Teitan Press.
van Egmond, Daniel (1998). "Western Esoteric School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In: van den Broek, Roelof and Hanegraaff, Wouter J.: Gnosis and Hermeticism From Antiquity To Modern Time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