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1]
源由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
年號爭議
建元年號問題,學界目前有兩種看法:
其一認為年號為漢武帝後來追命,此派依據《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的記載「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三元〔以日月復始曰『朔』,四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云」,[2]認為在武帝元鼎三年時新作出來,再往前追加所定的。宋代的司馬光,清代的錢大昕、趙翼、[3]王先謙、周壽昌,近代的王樹民、辛德勇均支持此論。辛德勇認為當時以一、二、三、四數紀元,太初元年以前,現實生活中一直沒有正式採用以年號紀元的方式,並舉例漢代銅器銘文有「四元七年正月甲寅造」一文以証明此論。
其二認為年號為漢武帝登基時創制使用,多數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並舉出《筠清馆金石记》、《小校經閣金文》、《藤花亭鏡譜》收錄的金文中有銘刻「建元」、「元朔」、「元光」、「元狩」等年號,認為這些文物上的款识都应该是当时所记,从而判断出元鼎之前年号并非追加的。李崇智即謂「以上諸器年款足以証明漢武帝建元、元光等並非後來追命」。但辛德勇從銘文形式、器制、管理制度,認為這些漢代器物多數皆出自後人所偽造的贗品,不能証明當時已使用年號紀元。
大事紀
出生
逝世
紀年農曆對照表
表格中各月的干支即為各月的第1日,「大」表示該月有30日,「小」表示該月有29日,「後九月」表格中有干支者表示該年年末有閏月,各月初一底下的數字表示對應的西曆日期。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後九月
|
前140年 |
辛丑 |
建元元年
|
甲子大 |
甲午小 |
癸亥大 |
癸巳小 |
壬戌大 |
壬辰小 |
辛酉大 |
辛卯小 |
庚申大 |
庚寅小 |
己未大 |
己丑大 |
己未小
|
141 BC 11/4 |
12/4 |
140 BC 1/2 |
2/1 |
3/2 |
4/1 |
4/30 |
5/30 |
6/28 |
7/28 |
8/26 |
9/25 |
10/25
|
前139年 |
壬寅 |
建元二年
|
戊子大 |
戊午小 |
丁亥大 |
丁巳小 |
丙戌大 |
丙辰小 |
乙酉大 |
乙卯小 |
甲申大 |
甲寅小 |
癸未大 |
癸丑小
|
140 BC 11/23 |
12/23 |
139 BC 1/21 |
2/20 |
3/21 |
4/20 |
5/19 |
6/18 |
7/17 |
8/16 |
9/14 |
10/14
|
前138年 |
癸卯 |
建元三年
|
壬午大 |
壬子小 |
辛巳大 |
辛亥大 |
辛巳小 |
庚戌大 |
庚辰小 |
己酉大 |
己卯小 |
戊申大 |
戊寅小 |
丁未大
|
139 BC 11/12 |
12/12 |
138 BC 1/10 |
2/9 |
3/11 |
4/9 |
5/9 |
6/7 |
7/7 |
8/5 |
9/4 |
10/3
|
前137年 |
甲辰 |
建元四年
|
丁丑小 |
丙午大 |
丙子小 |
乙巳大 |
乙亥小 |
甲辰大 |
甲戌大 |
甲辰小 |
癸酉大 |
癸卯小 |
壬申大 |
壬寅小 |
辛未大
|
138 BC 11/2 |
12/1 |
12/31 |
137 BC 1/29 |
2/28 |
3/28 |
4/27 |
5/27 |
6/25 |
7/25 |
8/23 |
9/22 |
10/21
|
前136年 |
乙巳 |
建元五年
|
辛丑小 |
庚午大 |
庚子小 |
己巳大 |
己亥小 |
戊辰大 |
戊戌小 |
丁卯大 |
丁酉小 |
丙寅大 |
丙申大 |
丙寅小
|
137 BC 11/20 |
12/19 |
136 BC 1/18 |
2/16 |
3/18 |
4/16 |
5/16 |
6/14 |
7/14 |
8/12 |
9/11 |
10/11
|
前135年 |
丙午 |
建元六年
|
乙未大 |
乙丑小 |
甲午大 |
甲子小 |
癸巳大 |
癸亥小 |
壬辰大 |
壬戌小 |
辛卯大 |
辛酉小 |
庚寅大 |
庚申小
|
136 BC 11/9 |
12/9 |
135 BC 1/7 |
2/6 |
3/7 |
4/6 |
5/5 |
6/4 |
7/3 |
8/2 |
8/31 |
9/30
|
注釋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頁。
- ^ 辛德勇《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考証,《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所記當闕「以日月復始曰朔四元」九字。
- ^ 《廿二史札记》卷2:是帝至元狩始建年号。从前之建元、元光等号,乃元狩后重制嘉号,追纪其岁年也。不然,则武帝六年,即应云建元六年,其下所云明年又明年,皆可书元光几年、元朔几年,岂不简易明白?而乃云明年后年耶!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史記/卷020》,出自司馬遷《史記》
参考資料
- 司馬遷,《史記》卷28〈封禪書〉
-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9漢武帝元狩元年考異
-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卷3
- 王先謙,《漢書補注》卷64〈終軍傳〉
- 周壽昌,《漢書注校補》卷3
- 趙翼,《廿二史剳記》卷2〈武帝年號係元狩以後追建〉
- 王樹民,《漢代的兩個年號問題》,《文史》第35輯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 ISBN 7101025129
- 辛德勇,《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中華書局,2013年7月 ISBN 9787101090185
-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ISBN 7-5039-2408-X
参看
|
---|
西汉 | 建元BC140-BC135 → 元光BC134-BC129 → 元朔BC128-BC123 → 元狩BC122-BC117 → 元鼎BC116-BC111 → 元封BC110-BC104 → 太初BC104-BC101 → 天漢BC100-BC97 → 太始BC96-BC93 → 征和BC92-BC89 → 後元BC88-BC87 → 始元BC86-BC80 → 元凤BC80-BC75 → 元平BC74 → 本始BC73-BC70 → 地节BC69-BC66 → 元康BC65-BC61 → 神爵BC61-BC58 → 五凤BC57-BC54 → 甘露BC53-BC50 → 黄龙BC49 → 初元BC48-BC44 → 永光BC43-BC39 → 建昭BC38-BC34 → 竟宁BC33 → 建始BC32-BC28 → 河平BC28-BC25 → 阳朔BC24-BC21 → 鸿嘉BC20-BC17 → 永始BC16-BC13 → 元延BC12-BC9 → 绥和BC8-BC7 → 建平BC6-BC5 → 太初元将BC5 → 建平BC5-BC3 → 元寿BC2-BC1 → 元始1-5 → 居摄6-8 → 初始8 |
---|
新朝 | |
---|
更始政權 | |
---|
东汉 | 建武25-56 → 建武中元56-57 → 永平58-75 → 建初76-84 → 元和84-87 → 章和87-88 → 永元89-105 → 元兴105 → 延平106 → 永初107-114 → 元初114-120 → 永宁120-121 → 建光121-122 → 延光122-125 → 永建126-132 → 阳嘉132-135 → 永和136-142 → 汉安142-144 → 建康144 → 永嘉145 → 本初146 → 建和147-149 → 和平150-151 → 元嘉151-153 → 永兴153-155 → 永寿155-158 → 延熹158-167 → 永康167-168 → 建宁168-172 → 熹平172-178 → 光和178-184 → 中平184-189 → 光熹189 → 昭宁189 → 永汉189 → 中平189 → 初平190-194 → 兴平194-196 → 建安196-220 → 延康220 |
---|
其他势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