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列表列出了迄今為止巴西歷史上的全部35位國家元首。列表中只列出了自1889年11月15日德奧多羅·達·豐塞卡推翻帝制以來的巴西總統,當中包括經過憲法批准但未能經過宣誓就任的總統以及臨時軍政府主席,但不會按順序記作。在該列表中,位次一欄中的數字表示該位總統在歷任總統中的上任順序數,屆別一欄中的數字表示了該位總統獲得的任職屆數,例如盧拉·達·席爾瓦為巴西歷史上第35任總統,他連續擔任了2屆(第27屆、第28屆)總統,在列表位次一欄中記做「35」,屆別一欄中分別記做「27」、「28」。弗洛里亞諾·佩紹托是在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宣布辭職後以副總統身份繼任了總統一職,但該任期仍然是豐塞卡在首次選舉中獲得就任後的任職屆數,而且不會影響他的總統屆數編號,仍然按照順序記載,此後還有一些類似佩紹托的例子。歷史上有2位總統先後2次獲得了選舉的勝利,得到了2次不連續的任期:熱圖利奧·瓦加斯為第14任、第17任總統,拉涅里·馬兹利為第23任、第25任總統。由於這一原因,雖然共有37任總統[a],但實際上只有35人。列表中不同的背景顏色表示了各個總統產生方法:
名字为
斜体,且背景框为藍色者代表由民眾
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
名字后标注*号,且背景框为黃色者代表由
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
巴西第一共和國 (1889年—1930年)
巴西共和政府最初的41年時期可稱為第一共和時期(或稱舊共和國時期)。1889年,德奥多罗·达·丰塞卡與弗洛里亚诺·阿劳若·佩绍托等人參與巴西共和政變,11月15日成功推翻帝制,佩德罗二世被迫遜位,巴西帝国滅亡。其後他們成立巴西臨時政府,並由丰塞卡出任臨時總統。兩年後的1891年,臨時政府正式改組成為巴西合眾國,丰塞卡遂成為共和國首任總統。丰塞卡主張集權,傾向獨裁,並濫用職權,結果民怨沸騰,同年被迫辭職,由佩绍托繼承。[1]
雖然當時的巴西,理論上是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但實際上卻奉行寡头政治。在第一共和時期只有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兩州的共和黨輪流執政,里約熱內盧州共和黨只執政一次,而其他政黨在這段期間則無法一嚐執政的滋味。在鄉郊地區的選舉投票亦往往被地方地主控制。由於識字限制,故當時只有少於百分之六的人口擁有投票權。還有,當時只有富裕人家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
瓦加斯独裁(1930年—1946年)
在第一共和時期的巴西最初以咖啡業為經濟重心。1929年,美國發生華爾街股災,引發經濟大蕭條,巴西亦不能倖免。受到大蕭條的影響,咖啡價格急劇下跌,經濟大受打擊,加上國內鄉村與城鎮之間的貧富懸殊,為社會帶來沉重壓力。[1]當時的總統华盛顿·路易斯,因未能應付經濟危機而失去民心。1930年,海、陸軍發動軍事政變,將路易斯政府推翻,出身自南里奧格蘭德州的热图利奥·瓦加斯被軍方擁立成為總統。瓦加斯最初致力改善政治、經濟和民生,令國家再次走向富強。但後來隨著共產黨派和法西斯黨派的興起,瓦加斯的權力開始動搖,故採取獨裁統治以鞏固權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人民要求民主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最終迫使瓦加斯下台。瓦加斯在位的時期可以稱為瓦加斯時期。[2]
第二共和時期(1946年—1964年)
由於瓦加斯黯然下台,因此造成了巴西歷史上十幾年的黨派之爭,期間在政壇內形成兩個派系:親瓦加斯派系和反瓦加斯派系,他們在這段期間鬥爭不斷。1954年瓦加斯自殺,令鬥爭更趨白熱化,兩派水火不容,最後要到1964年的軍事政變始被平息。[10]
軍事獨裁時期(1964年—1985年)
1964年3月31日,巴西爆發軍事政變,若昂·古拉特政府被軍方推翻,軍事獨裁時期開始,結束兩派鬥爭的局面。軍方在其統治期間實行獨裁統治,限制各方面的自由,但在這段期間卻令經濟急速發展,令巴西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國家之一,至1970年代中葉因第一次石油危机而掉頭下降。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上台,他致力恢復民主政治,令軍方統治力量日漸衰落。[10]
新共和國時期(1985年—)
1985年,若昂·菲格雷多下台,其權力歸還予民主政府,新共和國時期開始。面對軍事政府遺留下來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政府採取各項政策以穩定民心。最後政府成功穩定經濟,並讓國家再次走向繁榮。[10]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連結
參見
|
---|
舊共和國 (1889-1930) | | |
---|
瓦加斯時代 (1930-1945) | |
---|
第二共和國 (1946-1964) | |
---|
軍事獨裁 (1964-1985) | |
---|
新共和國 (19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