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官方發音為/maɪ ˌɛskjuːˈɛl/“My S-Q-L”[6],但也经常被读作/maɪ ˈsiːkwəl/“My Sequel”)原本是一個開放源碼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原開發者為瑞典的MySQL AB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被昇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收购。2009年,甲骨文公司(Oracle)收购昇陽微系統公司,MySQL成为Oracle旗下产品。
MySQL在過去由于性能高、成本低、可靠性好,已经成为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因此被廣泛地應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網站中。随着MySQL的不断成熟,它也逐渐用于更多大规模网站和应用,比如维基百科、Google和Facebook等网站。非常流行的开源软件组合LAMP中的“M”指的就是MySQL。
但被甲骨文公司收購後,Oracle大幅調漲MySQL商業版的售價,且甲骨文公司不再支持另一個自由軟體專案OpenSolaris的發展,因此導致自由軟體社群們對於Oracle是否還會持續支援MySQL社群版(MySQL之中唯一的免費版本)有所隱憂,MySQL的創始人麥克爾·維德紐斯以MySQL為基礎,成立分支計劃MariaDB。而原先一些使用MySQL的開源軟體逐漸轉向MariaDB或其它的資料庫。例如维基百科已于2013年正式宣布将从MySQL迁移到MariaDB数据库[7]。
MySQL的许可证现在分为免费的社区版与收费的标准版、企业版等[8]。一般说来,如果在非开源项目中发布了MySQL,或者需要Oracle公司提供对MySQL的技术支持,或者使用MySQL的一些企业版工具或插件,或者修改MySQL源代码并作为闭源的软件等等情形,需要购买商业版本。如果只是安装并使用MySQL,甚至修改并使用MySQL,无论是否收费;或者软件中不包含MySQL,软件的用户自行安装MySQL;或者使用GPL协议的开源软件产品中包含了MySQL,这些情形可能使用社区版MySQL。
與其他的大型數據庫例如Oracle、IBM DB2、MS SQL等相比,MySQL自有它的不足之處,如規模小、功能有限等,但是這絲毫也沒有減少它受歡迎的程度。對於一般的個人使用者和中小型企業來說,MySQL提供的功能已經綽綽有餘,而且由於MySQL是開放源碼軟件,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2010年以前Internet上流行的網站構架方式是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即是用Linux作為作業系統,Apache作為Web服务器,MySQL作為數據庫,PHP(部分網站也使用Perl或Python)作為服务器端腳本解釋器。由於這四個軟件都是開放源碼軟件,因此使用這種方式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建立起一個穩定、免費的網站系統。MySQL加PHP的配對在互聯網上的應用相比LAMP來說更為常見,並獲得了「動態配對」(Dynamic Duo)的雅號,大部分Blog網站基於的WordPress系統主要運用MySQL加PHP的配對。除了LAMP之外,用於Solaris、Windows和Mac上的網站構架也分別被稱為SAMP、WAMP和MAMP。
維基百科所使用的Mediawiki維基引擎採用PHP語言寫成,並以MySQL作為其支援的其中一種數據庫管理系統。
衍生版本有Drizzle、MariaDB、Percona Server及OurDelta等。
The official way to pronounce“MySQL”is“My Ess Que Ell” (not“my seq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