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游戏(英語:AAA/Triple-A game)也称为3A游戏,為電子遊戲產業中的一個分野,但實際上未有准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投入高製作費用與高行銷成本的游戏[1][2][3][4]。其中行銷成本也是巨大的開銷,宣傳費用甚至可能超過製作遊戲本身的花費[5]。因其膨大的計劃規模,AAA遊戲的製作日程也遠較一般游戲更為漫長[6]。
根據inXile娛樂CEO Brian Fargo的訪談,在2018年以相對AAA遊戲低一階的AA遊戲(Double-A game)來看,其製作費用的上限已攀升達2000萬美元[7];由上述數字可知,AAA遊戲的製作費用無疑是一筆相對更高的巨額投資。前索尼互動娛樂CEO Shawn Layden指出,綜觀2020年市場中的多數AAA遊戲,僅估算製作費用約在8000萬至1億5000萬美元的水準,並需耗費長達5年的製作時間方能上市[8]。
在2020年代單就入門等級表現之AAA遊戲的製作費用來說,平均已需投入約6000萬美元來開發,若要求多樣的功能和更華麗的畫面則要再追加預算[9],遊戲產業整體的成本上升也導致了遊戲售價相應推高[10]。Xbox遊戲工作室的主管Matt Booty稱,在2020年代因遊戲畫面等指標的門檻抬高,打造AAA遊戲所需的時間已大幅拉長,估計要有約4至6年的開發期才能將作品完成[6]。
1983年伴随着雅达利冲击事件,整个北美游戏行业进入大萧条。于是,早期现代主义的电子游戏在80年代出现,游戏公司急需一个崭新而准确的标准术语来区分游戏的优劣。任天堂等公司第一批创建品質审核机制,若游戏通过这个审核则意味着该游戏的品質有一定保证[11]。 Krome墨尔本工作室(英语:Beam Software)的Alfred Milgrom则重新诠释高品质的定义——零缺陷[12]。这在当时的游戏业内都是不敢想象的。此时业内对游戏品質的评判多还是通过数字或者文字评论,而没有相关的专有词汇来描述、分类。
于是從90年代開始,在美国的一些游戏產业会议中(如CES、CGDC、E3和其他私人会议),有些企业开始使用AAA一詞來描述自家遊戲作品的規模與水準[13]。这源自於美国的学术评分方式:A为最高,F表示最低。游戏领域AAA有时可视同电影中的“大片”[14]。进入千禧年以来,许多发行商尚在游戏发行前,就将之冠上AAA[4][15][16],并投入巨额的研发與行销预算[17]。
相對於有大型發行商跟大量宣傳的作品,独立游戏(Indie game)類別中,對大手筆開發完成的佳作,也有用來稱讚的用語「III」。[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