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惡魔》(英語:The Neon Demon,香港译《霓裳惡魔》)是一部2016年美國、丹麥、法國合拍的黑色奇幻恐怖驚悚片,由尼可拉·溫丁·黑芬執導和監製,並與波莉·斯滕納姆(英语:Polly Stenham)、瑪莉·勞斯共同編劇。由卡爾·葛魯斯曼、艾兒·芬妮、亞力山卓·尼瓦拉、吉娜·馬隆主演,並邀請了貝拉·希斯寇特、傑米·克萊頓、克莉絲汀娜·韓翠克絲及基努·李維等人客串。該片為黑芬的黑色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前兩部為《落日車神》及《罪無可赦》)。
2016年4月,宣布電影將在第69屆坎城影展上成為正式競賽片[4][5]。本片為黑芬繼《落日車神》(2011年)和《罪無可赦》(2013年)後第三部參與金棕櫚獎的作品。電影於2016年6月24日在美國上映。
故事敘述潔西(艾兒·芬妮 飾)是一名有著抱負的模特兒,她到了洛杉磯擔任時尚設計師羅伯特(亞力山卓·尼瓦拉 飾)的繆斯女神,使她有望在城市的時尚界發揚光大;但潔西的青春和活力也引起了其他美女們的痴迷,便打算不擇手段的奪走她的一切....。
2013年10月22日,據宣布黑芬繼《罪無可赦》之後的新作將以邁阿密或東京為背景的“全女性恐怖片”,其中“有大量性愛場面”,並命名為《我與死者同行》(英語:I Walk with the Dead),凱莉·墨里根擔任主演,波莉·斯滕納姆(英语:Polly Stenham)將撰寫劇本[6]。2014年11月3日,黑芬的製作公司Space Rocket Nation(英语:Space Rocket Nation)與其聯合投資者高蒙電影公司和Wild Bunch宣布,黑芬的下一部電影片名為《霓虹惡魔》,將於2015年初在洛杉磯開拍[7]。黑芬這樣評論這個項目的構思:「幾年前的一個早晨,我醒來時想到,“好吧,我從來就不漂亮,但我的妻子漂亮”,我想知道面對這樣的現實生活我會是什麼感覺,」他另補充說明:“我想拍一部關於美的恐怖片,並不是為了批評或攻擊美,而是因為美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每個人對它都有自己的看法[8]。”
2015年1月,《眼花繚亂(英语:Dazed)》雜誌報導該電影的劇本受到巴托里·伊莉莎白的啟發[9]。在討論由雷弗恩與瑪麗·勞斯共同編寫的劇本時,他表示:“我認為我已經拍了足夠多關於男性暴力的電影,我想拍一部只有女性參演的電影,所以我寫了這個故事,因為只有當我們不得不離開哥本哈根時,我的妻子才會去洛杉磯。她說:‘我受夠了亞洲。我只會去洛杉磯。’”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主意,去了一趟洛杉磯,我選了一個叫艾兒·芬妮的女人飾演主角,她真是太棒了[10]。在隨後的採訪中,黑芬表示他將這部電影視為一部“成人童話[8]”。
拍攝
主體拍攝於2015年3月30日在洛杉磯開始進行[11][12]。拍攝地點涵蓋洛杉磯市中心,而汽車旅館的場景則是在帕薩迪納的一家真正的汽車旅館實地拍攝。娜塔莎·布雷爾(英语:Natasha Braier)被聘請為該片的攝影指導[13]。
原聲帶
曾和黑芬合作創作《落日車神》的作曲克里夫·馬丁內茲(英语:Cliff Martinez)表示,從音樂上來說,兩部電影風格相似,並指出在《霓虹惡魔》中,他追求的是“稀疏的電子樂”。他在訪談中表示,影片的前半部“像《娃娃谷》那樣的情節劇,而後半部則像《德州電鋸殺人狂》[14]”。據黑芬和馬丁內茲稱,該片的配樂受到了喬治歐·莫瑞德、哥布林樂隊(義大利語:Goblin (gruppo musicale))、電力站樂團、范吉利斯和橘夢樂團的影響[15][16][17]。
電影原聲帶於2016年6月24日以實體和數位下載形式發行,並於 2016年7月8日由米蘭唱片公司(英语:Milan Records)以黑膠唱片形式發行[18]。2016年5月24日,馬丁內茲憑藉該配樂獲得第69屆坎城影展坎城原聲帶獎[19]。
2015年11月,亞馬遜影業收購了電影在美國的發行權[20]。本片於2016年5月20日在第69屆坎城影展上首映[4][5]。在美國於2016年6月24日上映[21][22],而香港則於2017年5月5日直接推出DVD,並没有於電影院公映。
《霓虹惡魔》獲得了兩極化的評價[23][24],與黑芬上一部作品《罪無可赦》一樣,在坎城影展首映時既收穫了噓聲,也收穫了起立鼓掌。在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給出59%新鮮度(261條評論),平均得分6/10。網站共識寫道:“《霓虹惡魔》風格誘人,但尼古拉·溫丁·黑芬的自信眼光無法彌補劇情不成熟和人物刻畫單薄的缺陷[25]”。Metacritic給出51/100的平均分(45條評論),表示“褒貶不一或普通[26]”。
馬克·克莫德(英语:Mark Kermode)在《衛報》上發表了四星評論,稱“這是一部由黑芬作品中長期存在的相同罪惡快感所驅動的電影”,並特別讚揚了馬隆的演出[27]。《每日電訊報》的羅比·科林(英语:Robbie Collin)給這部電影打出五顆星,並表示“當電影到達邏輯終點時,黑芬繼續推進,最終呈現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片段——幾乎可以肯定這是路易斯·布紐爾和薩爾瓦多·達利開創性的超現實主義短片《安達魯之犬》的時尚雜誌翻版——你所能做的就是嚎叫或歡呼[28]”。《費城詢問報》的撰稿人蒂爾達德·德拉克沙尼(Tirdad Derakhshani)稱黑芬是一位“大膽而有遠見的藝術家……能夠陶醉於即時滿足的文化,同時也對其進行批評”,並給予該片三星半(滿分四星)的評價,稱其為“殘酷的傑作[29]”。《邁阿密先鋒報》的瑞恩·羅德里奎(Rene Rodriguez)對該片的視覺效果和實驗性電影製作給予了積極評價,他寫道:“抱怨《霓虹惡魔》缺乏內容或沒有表達我們對美的文化痴迷,就等於錯過了正在你面前展開的瘋狂、破碎的盛會。並非所有電影都像書一樣適合閱讀;有些電影是用來體驗的”。他接著稱這是一部“保證會引起強烈反響的電影保證”。並給予該片三顆星(滿分四顆星)[30]。作家娜塔莎·史塔格(英语:Natasha Stagg)透過勒內·吉拉爾的模仿慾望理論(英语:Mimetic theory)解讀了這部電影[31],並推測其票房失敗是因為其內容“太接近其自身的目標[32]”。
法國電影雜誌《電影筆記》將《霓虹惡魔》評為2016年度十大電影第三名[33]。
|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