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1839年—1904年,道光19年-光緒30年),字鶴汀,郭博勒氏[1],隸滿洲正白旗,清朝軍事人物,歷仕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勇號恩特赫恩巴圖魯,諡忠靖。
祖籍黑龍江布特哈。達斡爾族。父親阿那吉善[2],咸豐時曾任副都統,受封武顯將軍、建威將軍。子希拉布,孫榮源,曾孫女是末代皇后婉容。[3]
藍翎侍衞起家。咸豐十一年(1861年),隨明慶於河南作戰,官至京旗副都統。[4]隨咸豐帝車駕北狩熱河時,正值馬賊攻陷朝陽,遂從大學士文祥討平馬賊。又從侍郎勝保征剿捻軍,轉戰直、魯、皖、豫,以驍勇善戰聞名。同治元年(1862年),解潁州之圍,因功遷二等侍衛。多隆阿主持陝西軍事時,調赴陝西作戰,於潼關大敗回人,賜號恩特赫恩巴圖魯。攻咸陽馬家堡時,雖受重創,但待援軍趕至,又大破敵軍,並收復咸陽,晉頭等侍衛。同治三年(1864年),馬化龍佔據寧夏,又分兵淸水堡,互成犄角之勢,清軍久攻不下。長順乃自靈州襲淸水堡,乘勝取寧夏,奪城後因功晉副都統,賜一品頂戴。當時長順還不到四十歲,作戰時常常攻擊敵方堅陣。每當兵潰時,長順或抄襲其後,或橫阻其前,使潰散的士兵得以重新整列,是以常轉敗為勝。[5]
同治六年(1867年),移師蘭州。當時省城缺乏戰備,數千回眾突然來犯,長順率百人隱於小溝,出其不意猛擊來敵,回軍驚愕而逃,又敗回軍於平番、皋蘭、狄道,規取河州,連破太子寺、高家集,獲清廷賞賚。同治八年(1869年),擢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回京供職兼充神機營專操官。同治十年(1871年)冬,陝西、甘肅回民侵擾北路軍台,遷科布多參贊大臣。[4]同治十一年(1872年),署烏里雅蘇臺將軍。因與前署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互參,於同治十三年(1872年)被革職。[6]
光緒三年(1877年)復官,左宗棠進規新疆,並舉薦長順,[4]歷署巴里坤領隊大臣、哈密幫辦大臣。光緒八年(1882年),清廷依據《中俄改訂條約》,諭令哈密幫辦大臣長順為伊犁段分界大臣,與俄國代表翡里德勘界後,簽訂《伊犁界約》。[6][7]光緒九年(1883年)二月,又奉旨勘分新疆南段界務。十一月,遷烏魯木齊都統。[6]光緒十年,改正白旗漢軍都統,光緒十四年三月補內大臣。[8]
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吉林將軍,時吉林發生水災,災民缺乏糧食,長順發庫帑,又募富民捐錢米以賑災民,全活災民無算,[4]並且整頓貨幣,澄清吏治,清除盜賊,整頓旗務,境內一切皆治。光緒十七年(1891年),創修《吉林通志》,是吉林第一部官修省志,共122卷,是编纂吉林省地方志的重要歷史資料。[3]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軍攻陷海城,遼陽危急。清廷命長順往援,節制奉天各軍,倂嚴詔:“遼陽有失,唯長順是問。”時清兵潰軍紛集遼陽城下,遼陽署知州徐慶璋閉城不准潰軍入城,潰軍大鬨。長順領百騎至遼陽制止亂軍,日軍間諜不知長順只領百騎遂停止前進,遼陽逐得以保全。其後長順轉攻海城,交戰多日不勝。及後日軍繞道復攻遼陽,長順與依克唐阿回援,遼陽無恙。光緒二十二年四月,因病獲准辭官。[5]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再任吉林將軍。正值義和團拳亂爆發,俄國進攻滿洲,奉天、黑龍江皆主戰,只有長順反對開戰。又上言“拳匪不可恃,東省鐵路隨地皆駐俄兵,宜善爲羈縻,寧嚴守以待戰,毋先戰以啓衅。”光緒帝嘉獎長順老成持重,令其統領奉天、吉林軍事。開戰後,奉天、黑龍江兩地皆遭逢兵災,而吉林無事,人皆服其先見。光緒三十年(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雙方於吉林大戰,長順嚴守中立,獨無所犯。[5]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卒於吉林將軍任上。清廷讚其「忠勇樸誠,勳勞懋著」、「治軍撫民,辦理交涉,諸臻妥協」,追贈太子少保、一等輕車都尉,諡忠靖,入祀賢良祠,並在陝西、甘肅等地建專祠。[6]
寧完我文毅 - 范文程文肅 - 李國英勤襄 - 米思翰敏果 - 褚 庫襄壯 - 姚文然端恪 莽依圖襄壯 - 傅弘烈忠毅 - 圖 海文襄 - 佛尼埒恭靖 - 于成龍清端 - 張 勇襄壯 賚 塔襄毅 - 王進寶忠勇 - 魏裔介文毅 - 魏象樞敏果 - 湯 斌文正 - 靳 輔文襄 根 特襄壯 - 傅臘塔清端 - 李之芳文襄 - 施 琅襄壯 - 趙良棟襄忠 - 阿蘭泰文清 孫思克襄武 - 于成龍襄勤 - 費揚古襄壯 - 王 熙文靖 - 勵杜訥文恪 - 伊桑阿文端 吳 琠文端 - 張 英文端 - 顧八代文端 - 富 善恭懿 - 熊賜履文端 - 張玉書文貞 徐 潮文敬 - 李光地文貞 - 陳 璸清端 - 馮國相桓僖 - 瑪爾漢恭勤 - 趙申喬恭毅 阿喇納僖恪 - 張鵬翮文端 - 楊宗仁清端 - 高其位文恪 - 尹 德慤敬 - 田從典文端 富寧安文恭 - 齊蘇勒勤恪 - 蔡世遠文勤 - 杨名时文定 - 朱 軾文端 - 李 衛敏達 馬 齊文穆 - 徐士林 - 徐元夢文定 - 鄂尔泰文端∗- 徐 本文穆 - 那蘇圖慤勤 拉布敦壯果 - 傅 清襄烈 - 陳大受文肅 - 潘思榘敏惠 - 高 斌文定 - 福 敏文端 和 起武烈 -喀爾吉善莊恪- 鹤 年文勤 - 汪由敦文端 - 黃廷桂文襄 - 蔣 溥文恪 李元亮勤恪 - 史貽直文靖 - 鄂 弼勤肅 - 梁詩正文莊 - 來 保文端 - 兆 惠文襄 方觀承恪敏 - 董邦達文恪 - 沈德潜文慤∗- 阿里袞襄壯 - 傅 恆文忠 - 尹繼善文端 陈宏谋文恭 - 吳達善勤毅 - 劉 綸文定 - 劉統勳文正 - 钱陈群文端 - 何 煟恭惠 覺羅奉寬文勤 - 舒赫德文襄 - 高 晉文端 - 于敏中文襄∗- 李 湖恭毅 - 袁守侗清慤 英 廉文肅 - 伊勒圖襄武 - 許世亨昭毅 - 薩 載誠恪 - 奎 林武毅 - 福康安文襄 和 琳忠壯 - 阿 桂文成 - 鄂 輝恪靖∗- 金士松文簡 - 彭元瑞文勤 - 劉 墉文清 王 杰文端 - 朱 珪文正 - 戴衢亨文端 - 董 誥文恭 - 明 亮文襄 - 黎世序襄勤 汪廷珍文端 - 玉 麟文恭 - 富 俊文誠 - 曹振鏞文正 - 托 津文定 - 楊遇春忠武 長 齡文襄 - 盧蔭溥文肅 - 陶 澍文毅 - 文 孚文敬 - 隆 文端毅 - 黃 鉞勤敏 王 鼎文恪 - 陳官俊文慤 - 杜受田文正 - 潘世恩文恭 - 文 慶文端 - 裕 誠文端 杜 堮文端 - 胡林翼文忠 - 桂 良文端 - 沈兆霖文忠 - 翁心存文端 - 祁寯藻文端 骆秉章文忠 - 馬新貽端愍 - 官 文文恭 - 倭 仁文端 - 曾国藩文正 - 瑞 常文端 瑞 麟文莊 - 賈 楨文端 - 文 祥文忠 - 英 桂文勤 - 沈葆楨文肅 - 沈桂芬文定 全 慶文恪 -宗室載齡文恪- 左宗棠文襄-宗室靈桂文恭- 丁宝桢文誠 - 岑毓英襄勤 曾国荃忠襄 - 張 曜勤果 - 寶 鋆文靖 - 恩 承文慎 -宗室福錕文慎- 張之萬文達 李鴻藻文正-宗室麟書文慎-額勒和布文恭- 李鴻章文忠 - 宋 慶忠勤 - 劉坤一忠誠 榮 祿文忠 - 長 順忠靖 - 裕 德文慎 -宗室崑岡文達 - 崇 禮文恪-宗室敬信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