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之边缘 》(英语:Mirror's Edge ,中国大陆译作“镜之边缘 ”,香港和台湾译作“靚影特務 ”,又译作「暗镜迷踪 」) 是由EA DICE 开发,并由艺电 发行的第一人称 动作冒险游戏 ,这也是史上第一款以跑酷 为题材制作的电子游戏[ 8] 。该游戏公布於2007年7月10日,并於2008年11月在PlayStation 3 和Xbox 360 的平台发行,Windows 版本则在2009年1月13日发行。游戏采用虚幻引擎3 ,并加入了由Illuminate Labs 和DICE联合开发光照新解决方案。
游戏颜色风格亮丽,不同於其他大多数第一人称游戏,其拥有更多的动作(如滑越障碍、攀墙、撞门、过独木桥、爬水管、荡绳、翻滚等),以及更大的活动自由,例如没有平视显示器(HUD) ,而且角色的腿部、手臂和躯干在屏幕上是可见的。游戏背景设定在一个言论被极权政府重度监控的社会,而包括主角绯丝(Faith )在内的“信使”(runner )网络则被用来逃避政府监督以传递信息。作为3D平台游戏 ,玩家需要操作主角绯丝运用源于跑酷的动作在都市中飞檐走壁、翻越障碍和通过通风井。
《镜之边缘》获得了较多的正面评价,其Windows版在Metacritic 的汇总得分为81%。游戏的独创性和其广阔的环境均获得一致好评,而批评则集中于剧情的乏力,试错性 的玩法和过短的流程。本作赢得了年度互动成就奖 年度最佳冒险游戏。由瑞典歌手丽莎·密丝柯维斯基演唱的游戏主题曲《Still Alive》于2007年发售混音原声带 。移动平台的同名横向卷轴《镜之边缘》于2010年4月1日登陆iPad ,2010年在9月2日登陆iPhone 。其Windows Phone 移植版发布于2012年7月13日,最初为诺基亚Lumia 手机独占。官方于E3 2013 正式宣布其续作计划。
玩法
信使视角将环境物件高亮显示为红色,提示下一步往何处走
在《镜之边缘》中,玩家以第一人称视角控制主角绯丝,在光鲜耀眼的城市屋顶间跳跃,墙垣上奔跑,并利用通风井进入各个建筑。这些动作技术都源自跑酷 这项运动[ 9] 。高级制作人 欧文·奥布赖恩(Owen O'Brien )表示,《镜之边缘》旨在“传达紧张感和与环境的身体接触”,并为玩家提供在第一人称游戏中史无前例的行动自由[ 10] 。这不仅是通过跑酷的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游戏运镜对于角色动作着墨颇多。例如在绯丝加速跑时,镜头上下晃动的速率也会提高,而当她翻滚时,镜头会随之旋转[ 11] [ 12] 。同样地,游戏玩家可以充分运用手足甚至躯干来完成动作,例如绯丝可以用手控制泵阀,加速跑时步幅会变大,跳远时手脚会随之晃动等等[ 11] [ 13] 。
《镜之边缘》的特色在於真实的第一人称视角 和肉搏战
由於运动是游戏的重點,因此在游戏中维持冲力 就变得至关重要,玩家需要完成一整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 14] ,倘若有所不连贯便会引起冲力的损失,这可能就会导致绯丝的失足,或者因为达不到指定的冲力而够不着某些物体[ 15] 。游戏的控制会因具体情况而相应简化,“向上”的按钮可以控制绯丝在穿行时跨越障碍,例如跳跃、攀爬或抓住飞索等物件,而“向下”按钮则可控制她执行其他动作,如下滑、翻滚或仅仅是下蹲[ 15] [ 16] 。为了帮助玩家完成这一连串动作,游戏采用了“信使视角”这一系统,顾名思义,该系统可以呈现信使所能看到的环境,以便立即找到逃生路线。系统会高亮显示对游戏进行有益的环境物件,比如说,管道、斜坡和可进入的门在绯丝行进中会变为红色,尽管它显示的未必就是最优路线[ 15] 。随着游戏的深入,这类视觉提示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到只显示最终目标,当然玩家也可以选择完全关闭该提示系统[ 14] 。系统还能被用来制造难题,让玩家想出如何利用高亮物件组合成一连串的动作,以达到目的地[ 15] 。“反应时间”系统是另一个协助玩家的手段,这种类似於子弹时间 的形式能使玩家在不失去冲力的前提下,有时间来考虑接下来怎么走,也能让跳跃和缴械的时机掌握变得更为容易[ 16] 。
虽然玩家角色可以持有武器,但奥布赖恩强调,“这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我们没有把它定位成射击游戏——其重点不在於枪,而在於人。”《镜之边缘》的游戏性更侧重於通过游戏环境寻找最优路线,而战斗仅仅处於次要地位。事实上,在E3展“游戏攻略”上奥布莱恩表示,有一项解锁成就正是不射杀任何敌人通关[ 10] 。正因如此,游戏中枪支虽然可以通过对敌人缴械获得,但子弹用尽时就必须丢弃[ 14] 。此外,携带武器还会拖累绯丝的行动,而且枪越沉,阻碍就越大,这便使游戏拥有了策略元素,以决定何时该牺牲灵活性换取短时的火力[ 10] [ 15] 。
为了延长游戏时间,每一关都隐藏有3个包裹,玩家找到後可以解锁特典和称为“时间试炼”的时间竞速 模式。在该模式中,玩家需要尽可能快地完成一关中的一小部分,在线排行榜和红色的“影子”可以让玩家看到他们的最快路线或排行榜上其他人的路线。
剧情
设定
《镜之边缘》的故事发生在一座不知名的“乌托邦”城,生活舒适,犯罪几乎销声匿迹。但是这种和谐的城市状态是由专制极权 体制换来的,政府为了减少犯罪和镇压反抗,监控着所有通信,并操控媒体,司法审判和民主体制形同虚设。游戏设定的18年前,当局曾开火镇压对其统治的抗议,造成平民丧生[ 17] 。游戏发生时即将举行市长选举,原市长卡拉汉(Callaghan )寻求留任以确保政府能继续控制城市,而另一位备受青睐的候选人波普(Pope )则承诺会带来变革。
高级制作人欧文·奥布莱恩表示:“(《镜之边缘》)探讨了你为了舒适的生活愿意放弃多少个人自由,这不只是一个女孩对警察政权独裁反抗的故事,而要比这微妙得多。”[ 18] 美国电视剧《萤火虫 》和衍生电影《衝出寧靜號 》均是奥布莱恩的灵感来源。“我们的另一主题是你不能强迫别人按照你的规则和你的社会生活,哪怕你的社会更好”,他说,“《衝出寧靜號》里探员竟然说,‘这哪是什么邪恶帝国,我们只是不理解,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加入我们这个幸福之家。’但显然他们做得太过了,这也同样发生在了我们的游戏中。”[ 19]
梗概
游戏主角是24岁的绯丝·康纳斯(Jules de Jongh配音[ 20] [ 21] ),其右眼周围有着独特的纹身,游戏标识也与此类似。绯丝是一位接受过跑酷训练的“信使”,负责在城市传递革命集团间的实体邮件,以躲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渠道的监控[ 10] 。绯丝对于极权政府的态度植根于她的过去。绯丝年幼时,父母都是抗议运动的活跃分子,致力于防止城市沦为专制政权。她的母亲在失控的和平示威“十一月暴乱”中丧生,16岁的绯丝从此逃出家门,流浪街头成为飞贼[ 22] 。绯丝和另一位“信使”莎兰(Celeste )都是被老麦(Mercury )训练出来的,老麦在任务中给予她们无线电支持[ 23] 。
一天,绯丝收到了身为警察的妹妹凯特在波普办公室发出的求救,随後发现波普被谋杀了,死时握有一张写着“伊卡洛斯”字样的纸条。凯特希望绯丝能查明真相,并向她的上司米勒中尉汇报。绯丝发觉一名叫做阿杰(Jacknife )的前信使可能掌握更多情报,他向绯丝提供了波普的安全负责人、前摔跤手火绳(Ropeburn )的线索,但却不肯再透露更多。米勒中尉获知此事後,安排会见了火绳,但火绳在绯丝试图窃听时察觉了她,并想将其杀死。最终绯丝在搏斗中占了上风,把他悬在了屋顶上,打算讯问出更多情报,不想此时火绳却被一名神秘刺客抢先杀害了。绯丝追击着刺客,发现他受雇於一家私人保安公司,这座城市都非常仰赖於它的武装力量。该公司也正训练着自己的特警,以俘虏或杀害市内的信使。绯丝在油船上重新找到了刺客的行迹,并将其迫至一隅,最终发现这名刺客居然是莎兰。莎兰承认由於“伊卡洛斯计划”,为了活命,她已转投对方来摆脱不断被安全部队追捕的生活。莎兰担心被绯丝捉住後可能会被捕,便逃之夭夭了[ 24] 。
老麦告诉绯丝,凯特已经被控以谋杀波普之罪,并安排地点让绯丝伏击押解她入监的车队。绯丝得以成功地解救了凯特,并让她逃往老麦待命的藏身处,而绯丝则负责将警察引开。摆脱追逐之後,绯丝回到了藏身处,却发现那儿遭到了袭击,不仅凯特失踪,老麦也已奄奄一息。老麦告诉绯丝,凯特已被带往沙德——一栋作为市长卡拉汉的居所和城市的集中监控数据库的摩天大楼。米勒中尉认为绯丝是城市变革的希望,在他的帮助下,绯丝得以进入服务器机房并破坏了服务器,解开封锁到达屋顶。然而此间,米勒的无线电支持却突然被切断,并传来了一声枪响。在屋顶上,绯丝发现用枪挟持着凯特的竟是阿杰。阿杰解释说,“伊卡洛斯计划”是由卡拉汉一手策划的,旨在消灭市内所有信使,并掐断不受控制的信息流动,而他就像莎兰一样,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染指其中。阿杰企图乘坐待命的直升机挟凯特逃跑,但绯丝紧跟着抓住了直升机,跳进了里面并把阿杰踢了下去。阿杰坠落时開槍擊中了直升機旋翼,而駕駛也遭到隨後趕來的特警開槍擊中,直升机因而失控。绯丝帮助凯特在直升机坠毁前,安全地跳到了附近的屋顶上。二人紧紧相拥,随着镜头逐渐地拉远,两人在摩天大楼上俯瞰着整个安静的城市[ 24] 。
在游戏结束播放制作人员名单时,背景声音播出了一则声明,宣布绯丝和凯特被定为在逃通缉犯,同时敦促市民在沙德服务器修复前避免使用电子通信[ 24] 。
开发与发行
2007年DICE的创意总监Ben Cousins表示,DICE尽管一直不断在为其成功的战地系列 开发游戏,但也想尝试去制作另一款艺电产品中前所未有的“新鲜有趣而互动的”游戏[ 25] 。2007年6月,据媒体透露DICE公司正在开发一款称为“镜之边缘”的游戏,但却被错误地描述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 26] 。2007年7月10日,《镜之边缘》正式由艺电 公布,并於2008年2月在美国旧金山的游戏开发者大会 上第一次展出了游戏演示 [ 16] 。并在2008年5月6日伦敦举行的索尼PlayStation日上,放出了首只完全表示游戏画面的视频[ 27] 。
美术方向因玩法而生。我们想让人们迅速身临其境,迅速穿行其中。我们先抽离了所有颜色,然后只配以红色(来引导人们越过障碍)……我希望这个游戏能让我一看到截图就可以说:「嘿!这就是《镜之边缘》。」
欧文·奥布莱恩[ 17]
《镜之边缘》视觉风格鲜明,室外环境以白色为主导,尤其缺乏绿色(例如树干和树叶均为纯白,而非其自然色) ,并刻意强调强烈的原色 。高级制作人欧文·奥布莱恩表示,选择这一风格可以让玩家专注于信使视角指引,还可用于显示生命值 ,绯丝开始受到伤害时颜色会变得黯淡。[ 2] [ 28] 由于《镜之边缘》的开发要早於寒霜引擎的完成时间,游戏使用Epic 的虚幻引擎3,而不是DICE公司自己的寒霜引擎 。DICE与Illuminate Labs 联合开发的新照明系统Beast也加入了虚幻引擎中,以强化《镜之边缘》独有的艺术风格,并呈现色彩和光线的反射[ 2] [ 29] 。为了解决第一人称视角中镜头自由移动带来的模拟眩晕症 ,在屏幕中央安置有一个准星 。这个准星可以让玩家将注意力集中於一点,以防止产生眩晕感,同样的方法在舞蹈技巧中称为“定点”。除了这个准星之外,游戏中没有其他的HUD (玩家也可依照喜好移除准星)[ 17] [ 30] 。
2008年10月30日,《镜之边缘》的演示版在PlayStation网络的PlayStation商店 发布[ 31] ,次日在Xbox Live的Xbox Live Marketplace 发布。演示版包括训练关卡和序章关卡。2008年11月11日,《镜之边缘》正式登陆Xbox 360 和PlayStation 3 平台[ 32] 。2009年1月13日,Windows 版《镜之边缘》开始发行[ 33] 。游戏支持Nvidia 的PhysX GPU物理加速系统,可以增加玻璃、烟雾和布的细节和物理效果。此外Windows版还附赠了游戏混音专辑。游戏包括SecuROM v7.x 数字版权管理 (DRM)软件[ 34] ,购自Steam 版除外[ 35] 。
游戏卷入了艺电与加州开发工作室Edge Games 的商标纠纷。[ 36] [ 37] 2009年9月,艺电申请注销Edge Games的商标,指控其持续采取法律行动威胁艺电。Edge总裁Tim Langdell则指责艺电与Edge的和解谈判是为“拖延时间”。Langdell的公司宣称“Mirror's Edge”作为“Edge”的变体,其具有合法所有权[ 38] 。法院审理後对Edge的说法不予采信,Edge最终与艺电和解并放弃了其众多商标[ 39] 。
译名
目前网络上最为通用的译名为游戏英文名的直译——“镜之边缘”,名称中的“镜”代指游戏中干净而明亮的城市,而“镜之边缘”所描述的就是主人公绯丝等信使与墨守成规的社会格格不入,游走於城市边缘的生活状态[ 40] 。不过这并非艺电官方指定的译名,游戏的台湾官方译名为“靓影特务”,而在Windows Vista 简体中文版下安装游戏後,在“游戏”中可见“暗镜迷踪”的简体中文名称,由此可将其推断为中国大陆当时的官方译名[ 41] ,但这一版本从未在中国大陆上市。艺电在之后的iOS版和Windows Phone版中已改采通用的“镜之边缘”作为中国大陆译名[ 42] [ 43] 。
促销
在美国Game Crazy商店预购游戏时,可以获得其演示版的试玩序列号,以及一件《镜之边缘》主题T恤。GameStop商店的预购活动同样赠送试玩序列号,和一个与游戏中造型相似的黄色“信使包裹”。在英国GAME商店预购则可获得一件暗镜迷踪版的Fenchurch T恤。而在艺电网站上,《镜之边缘》游戏组合包加上一个与Gamestop提供的类似的、Timbuk2制造的红色“信使包裹”,售价为130美元。包裹前面是游戏的标识,里面则印有绯丝的肖像[ 44] 。
漫画
《镜之边缘》推出了自己的系列漫画,剧本仍由Rhianna Pratchett设计,尽管故事的舞台以及主要人物和游戏相同,但情节与游戏并没有太多交集。漫画的画师则是Matthew Dow Smith[ 45] 。漫画每月出一期,至2009年5月完成,一共推出了六期。
原声带
2008年10月7日, 艺电宣布了《镜之边缘》混音专辑的消息 ,包括由瑞典歌手Lisa Miskovsky演唱的《镜之边缘》主题曲《Still Alive》 (与Jonathan Coulton演唱的游戏《傳送門 》主题曲《Still Alive》无关),以及Benny Benassi、Junkie XL、Paul van Dyk、Teddybears和Armand Van Helden制作的五个混音版本。这张名为《Still Alive – the Remixes》的专辑发行由E.A.R.S.於2008年11月11日发行[ 46] 。
为《镜之边缘》游戏配乐的作曲家Magnus Birgersson(又名Solar Fields),计划为游戏配乐发布正式专辑。他在其Facebook 页面宣布将在2009年3月中旬左右发行[ 47] 。
评价
《镜之边缘》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好评,评分汇总网站Metacritic 显示其PC版获得81/100分,而PlayStation 3和Xbox 360版获得79/100分。《官方Xbox杂志 》给予《镜之边缘》9.5/10分 ,称赞其“逼真的运动感和游戏性”。《Play》授予10/10分,Gametrailers.com则给予8.3/10分[ 65]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同样报以好评,将其形容为“一次精妙绝伦的体验,即便射击小桥段未能达标”[ 57] 。IGN 给予游戏8.3/10分,称其为“刺激而华丽的冒险”,但“作为系列首作仍在寻找其立足点”[ 61] 。GameSpot 评予该款游戏7/10分,赞扬了其身临其境的游戏环境,但也批评其游戏节奏不够协调。Gamasutra 认为游戏不落窠臼,是个“让你不想射击的射击游戏”[ 66] 。
《镜之边缘》没有使用电脑即时演算或预渲染的过场,而是以动画短片衔接剧情,评论对此看法两极。
不过,《Edge》杂志仅仅给游戏评出5/10分,指出游戏关卡显得太过做作,而没有真正的自由,只不过是多了几条预定的路线而已[ 55] 。Eurogamer评予《镜之边缘》8/10分,称赞游戏的理念和综合游戏性,但同时也承认这款游戏不会令所有人着迷:“这会让玩家两极分化。……它很大胆前卫,但又很生硬古板。有些人毫不在乎这些缺陷,但其他人却可能对其嗤之以鼻,而且双方都有理可依……”[ 67] 《卫报 》表示游戏流程过短[ 68] ,许多评测亦对其试错性 的玩法颇有微词[ 69] [ 70] [ 71] 。其他问题则包括对动画式过场的风格选择[ 60] ,以及部分关卡的“局促感”[ 55] [ 72] 。
开发商最初预计《镜之边缘》销量可达300万[ 73] ,但在2009年2月,艺电宣布该游戏售出超过100万套[ 74] 。根据2010年10月艺电和Edge Games的法律纠纷相关法庭文书(参见“开发与发行 ”一节),《镜之边缘》已在全球售出超过200万套,其中北美售出75万套。游戏的iPhone版已售出37,000餘套[ 75] 。2013年6月,艺电执行副总裁透露游戏已售出“约250万套”[ 76] 。
扩充内容和续作
2008年12月4日,艺电公布内含7个主题的全新时间试炼地图。这些地图的按照超现实风格理念设计,由空间中大大小小而又零散的抽象几何立方体组成。DICE 的高级制作人欧文·奥布莱恩表示,在新地图中,“行动自由和第一人称的控制一直是《镜之边缘》最受欢迎的方面,所以我们决定为这个地图包提炼出它们最纯粹的形态……我们特地表达出更为抽象的美感,而这依旧是我们独有的艺术风格。我们更注目於游戏流程和游戏性,创造出了完全有别於主体游戏的体验和挑战。”[ 77] 扩充包原定于2009年1月29日发布[ 78] ,後推迟到2009年2月19日,供Xbox 360 、PlayStation 3和PC下载[ 79] 。第8张地图则由PlayStation 3独占[ 80] 。这些时间试炼追加下载内容 (DLC)与购自Steam 的《镜之边缘》不兼容。
在艺电的支持下,独立开发商Borne Games也正在开发一款名为“镜之边缘2D”的2D横版网页游戏 。游戏中不仅有多个关卡供选择,还支持积分榜系统——较好的成绩会自动上传到网站里,并在积分榜中公开。单关卡测试版于2008年11月11日放出,随后于2009年2月24日追加为三关卡测试版。其开发商网站表示游戏完整版本已经上线,但仍处于公测阶段[ 81] 。
《镜之边缘》iOS版改为平台游戏常见的第三人称视角
2009年12月2日,艺电公布了3D横向卷轴游戏 《镜之边缘》iPhone 和iPod Touch 版,共14关,使用第三人称可变镜头视角[ 82] [ 83] 。游戏原定于2010年1月发行,但之后被推迟到4月,与iPad版同期[ 84] 。
重啟
《镜之边缘》发售之初,多条消息就暗示其可能存在续作。游戏发售时,高级制作人欧文·奥布莱恩透露了把游戏发展为三部曲的计划[ 85] 。2009年6月,艺电欧洲副总裁证实正在开发其续作[ 86] ,但DICE首席执行官Karl-Magnus Trodesson对此予以否认,表示“(并未)正式宣布正在开发”[ 87] 。2011年2月,Eurogamer网站称艺电已经中止了《镜之边缘2》的开发计划,原因是制作组提交的程序雏形不尽如人意[ 88] 。随后,艺电又发布声明称“仍将《镜之边缘》视为一个重要的系列”,但并无下文[ 89] 。同年艺电在E3 2011 确认续作仍在开发,并可能使用寒霜2 引擎[ 90] 。前DICE员工Ben Cousins透露新作仍由DICE负责开发[ 91] 。
2013年6月,艺电在其E3 展前发布会正式公布了《镜之边缘》续作,新作对应Microsoft Windows 、Mac OS X 、PlayStation 4 和Xbox One 。游戏作为《镜之边缘》的前传,讲述绯丝的由来[ 92] ,并将使用寒霜3 引擎[ 93] 。艺电随后确认该作为“开放世界冒险游戏”[ 94] 。2014年1月,编剧Rhianna Pratchett在Twitter 表示其个人及大部分原作团队并未参与新作开发[ 95] 。
在2014年E3展上,镜之边缘续作的概念宣传片显示续作将主要讲述绯丝的身世,并为信使提供更多不同的玩法[ 96] 。2015年,艺电正式公布游戏续作名为“镜之边缘 催化剂 ”(Mirror's Edge Catalyst )[ 97] 。在2015年的科隆游戏展上,游戏的开发人员向媒体确认《镜之边缘 催化剂》并非是《镜之边缘》的续作,而是重启 作品。[ 98] 。
参考来源
^ This is Your Mirror's Edge Writer . Kotaku . 2008-07-08 [2008-07-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8-11).
^ 2.0 2.1 2.2 Miller, Ross. Mirror's Edge reflects on Unreal Engine 3 . Joystiq. 2008-05-07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6).
^ Kowaliski, Cyril. Mirror's Edge PC to use PhysX effects . Tech Report. 2008-11-19 [2008-11-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6).
^ Mirror's Edge for the Xbox 360 from 1UP.com . 1up.com. [2008-12-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7).
^ Long, Neil. Mirror's Edge dated . MCV. 2008-09-18 [2008-12-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6.0 6.1 Mirror's Edge coming to PC this Friday! (16th Jan) . forums.electronicarts.co.uk. [2009-01-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1-30).
^ 《靓影特务》PC中文版2009年1月13日席卷全台 . 鐵之狂傲遊戲網. 2008-12-11 [2009-03-2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年3月2日).
^ 史上首款跑酷游戏《镜之边缘》GS前瞻 . 太平洋游戏网. 2008-03-25 [2015-06-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6-23).
^ Mirror's Edge interview by Gamereactor . YouTube. [2012-07-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7-27).
^ 10.0 10.1 10.2 10.3 Suttner, Nick. Mirror's Edge Preview . 1UP.com. 2008-02-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05).
^ 11.0 11.1 Ahearn, Nate. Mirror's Edge First Look . IGN. 2008-02-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Wilson, Mark. Experiencing Hyperreality, Mirror's Edge Impressions . Kotaku. 2008-02-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6).
^ Plunkett, Luke. Mirror's Edge Sounds Pretty Great . Kotaku. 2007-07-23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7-28).
^ 14.0 14.1 14.2 Pellett, Matthew. Preview: Mirror's Edge . CVG . 2008-05-04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5-10).
^ 15.0 15.1 15.2 15.3 15.4 Bramwell, Tom. Mirror's Edge Preview . Eurogamer . 2008-02-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16.0 16.1 16.2 Kuchera, Ben. GDC: First peek at Mirror's Edge; don't look down! . Ars Technica. 2008-02-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17.0 17.1 17.2 Totilo, Stephen. EA Discusses 'Mirror's Edge' Sickness Concerns, Lack Of Color Green . MTV. 2008-03-07 [2008-05-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6).
^ Christian Nutt. Living On The Edge: DICE's Owen O'Brien Speaks . Gamasutra . 2008-06-06.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Christian Nutt. Living On The Edge: DICE's Owen O'Brien Speaks . Gamasutra : 4. 2008-06-06.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6-09).
^ Hong, William. Best of 2008: Asian-themed Video Games . UCLA Asia Institute. 2009-01-02 [2010-02-0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12-23).
^ Killingsworth, Jason. Mirror's Edge (Xbox 360) . Paste . 2009-12-08 [2010-0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EA Digital Illusions CE . Mirror's Edge. PlayStation 3 /Xbox 360 /Microsoft Windows . Electronic Arts . 2008-11-12.
^ Mirror's Edge Video - Run Story Trailer , Gametrailers, 2008-10-16 [2015-06-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9-24)
^ 24.0 24.1 24.2 24.3 WerlinPinksfatt.镜之边缘.大众软件.2009,4月上(291期):117-118页。
^ Martin, Matt. DICE promises to diversify with new projects . GameIndustry.biz. 2007-06-11 [2008-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Ogden, Gavin. New DICE shooter revealed . CVG . 2007-06-29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6-19).
^ Fahey, Mike. Sony Playstation Day London 08: Mirror's Edge In Motion . Kotaku. 2008-05-06 [2008-05-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6).
^ Mirror's Edge . Illuminate Labs. [2008-05-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9-16).
^ Mirror's Edge . Illuminate Labs. [2008-05-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9-16).
^ Yin-Poole, Wesley. Mirror's Edge Interview . Videogamer.com. 2008-05-09 [2008-05-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年8月3日).
^ Faylor, Chris. PlayStation Store Update: Mirror's Edge Demo, EndWar Demo and Siren: Blood Curse Sale . Shacknews. 2008-10-30 [2009-10-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04).
^ Bush, Eric. DICE Announces that Mirror's Edge has Gone Gold . Planet Xbox 360. 2008-11-07 [2010-02-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7-15).
^ Goldstein, Maarten. Mirror's Edge PC Release January 16; Time Trial DLC Late January . Shacknews. 2008-12-04 [2008-1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6).
^ Games with SecuROM 7 . Know Your Game! Tiki. [2010-02-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1-30).
^ Grayson, Nathan. Big-Name Electronic Arts Games Now on Steam, SecuROM Not . Maximum PC. 2008-12-22 [2010-02-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9-17).
^ Charny, Ben. EA Gets Aggressive In 'Edge' Trademark Spat With Game Maker . NASDAQ .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6-11).
^ Bramwell, Tom. EA takes up Edge trademark fight . GamesIndustry.biz. 2009-09-30 [2009-09-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10-01).
^ Chalk, Andy. Tim Langdell Responds to EA Trademark Petition . The Escapist. 2009-09-30.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10-01).
^ Trademark settlement (PDF) ,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2013-11-22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01-21)
^ 《镜之边缘》游戏名称 . 游久网. 2009-02-18 [2009-03-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7-18).
^ 真正的官方译名 有图为证 . 游侠网. 2009-01-15 [2009-03-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7-10).
^ Mirror's Edge™ . App Sotre. [2014-05-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9-11).
^ Mirror's Edge . Windows Phone应用. [2014-05-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5-27).
^ Kotaku: Mirror's Edge Expensive Collectors Edition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0-01-24.
^ Comic-Con 08: EA and DC team up for Mirror's Edge comic book . Destructoid. 2008-07-24 [2009-10-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8-20).
^ DICE Announces Mirror’s Edge Remix Album Hitting Airwaves This November . [2008-10-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2-18).
^ Interview with Mirror's Edge Music Composer Magnus Birgersson (aka Solar Fields) . [2008-10-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12-25).
^ Mirror's Edge for PC . GameRankings .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15).
^ Mirror's Edge for Xbox 360 . GameRankings.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Mirror's Edge for PlayStation 3 . GameRankings.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18).
^ Mirror's Edge for PC . Metacritic .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7-16).
^ Mirror's Edge for Xbox 360 . Metacritic.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Mirror's Edge for PlayStation 3 . Metacritic. [2012-05-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15).
^ Suttner, Nick. Mirror's Edge Review . 1UP.com. 2008-11-11 [2008-11-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05).
^ 55.0 55.1 55.2 Edge Online - Mirror Edge Review . Edge Magazine Online.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3-08).
^ Reiner, Andrew. Innovation Brings Players Between Gaming's Gloss and Edge . Game Informer. 2009-09-22 [2010-02-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09).
^ 57.0 57.1 CVG Staff. PS3 Review: Mirror's Edge -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 CVG. 2008-11-07 [2009-06-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12-10).
^ Suttner, Nick; Varanini, Giancarlo; Pfister, Andrew. Mirror's Edge review.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 2008-12, (235): 65.
^ Donlan, Christian. Mirror's Edge Review – Page 2 // Xbox 360 /// Eurogamer . Eurogamer . 2008-11-09 [2008-12-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60.0 60.1 Charles, Onyett. Mirror's Edge Review . IGN. 2009-01-13 [2009-04-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2-14).
^ 61.0 61.1 Robinson, Martin. Mirror's Edge UK Review . IGN. 2008-11-11.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7-24).
^ VanOrd, Kevin. Xbox 360 Mirror's Edge Review . GameSpot. 2008-11-11 [2012-05-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29).
^ Curthoys, Paul. Mirror's Edge . Official Xbox Magazine. 2008-11-07 [2010-02-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29).
^ D.I.C.E. Awards By Video Game Details - Mirror's Edge . 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 [2014-03-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14).
^ Gametrailers.com - Mirror's Edge - Review . Gametrailers. 2008-11-11 [2015-06-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6-23).
^ Bogost, Ian. Features – Persuasive Games: Windows and Mirror's Edge . 2008-12-03 [2010-02-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11-12).
^ Christian Donlan - Mirror's Edge Review . Eurogamer. [2008-11-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16).
^ Howson, Greg. Mirror's Edge review . The Guardian. 2008-11-13 [2009-04-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04).
^ Suttner, Nick. Mirror's Edge (Xbox 360) . 1up.com. 2008-11-21 [2009-04-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05).
^ Baker, Chris. Review: Mirror's Edge , the First-Person Parkour Game You Must Play . Wired News. 2008-11-11 [2009-04-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4-04).
^ Hoggins, Tom. Mirror's Edge review . The Daily Telegraph. 2009-02-27 [2009-04-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09).
^ VanOrd, Kevin. Mirror's Edge Review . GameSpot. 2008-11-11 [2009-04-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2-10).
^ Edge Staff. Mirror's Edge Projects 3M Sales . Edge. 2008-09-24 [2010-02-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9-02).
^ Faylor, Chris. Mirror's Edge, Dead Space Break 1 Million . Shacknews. 2009-02-03 [2009-02-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2-05).
^ Edge Games, Inc. v. Electronic Arts, Inc (Order Denying Motion for Preliminary Injunction), Statement: 4, [2013-11-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11-09)
^ Interview: Interview: EA's Patrick Söderlund .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13-06-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2-09).
^ Fahey, Mike. Mirror's Edge Getting Time Trial Map Pack In January . Kotaku. 2008-12-04 [2010-02-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Fahey, Mike. Mirror's Edge DLC Dated . Kotaku. 2009-01-13 [2009-01-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Quillen, Dustin. Mirror's Edge DLC Available Now . 1UP.com. 2009-02-02 [2009-02-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05).
^ Exclusive Mirror's Edge Content Coming Your Way . Playstation.com. 2008-09-12 [2010-02-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12).
^ ME 2D . Borne Games. 2008-11-11 [2009-03-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8-15).
^ Arn. EA's Mirror's Edge Coming to iPhone . touchArcade. 2009-12-02 [2010-02-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2-03).
^ Plunkett, Luke. Mirror's Edge Running Straight to the iPhone . Kotaku. 2009-12-02 [2010-01-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1-23).
^ Mirror's Edge On iPhone Doing The Canabalt . Kotaku. 2010-03-04 [2010-03-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07).
^ Faylor, Chris. EA Planning Mirror's Edge Trilogy . ShackNews. 2008-10-14 [2008-11-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09).
^ EA confirms 'small team' working on Mirror’s Edge 2 . VideoGamer. 2009-06-12 [2009-10-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09).
^ DICE Comments On A Mirror's Edge Sequel . Playstationlifestyle.net. 2010-01-27 [2012-07-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02).
^ Purchase, Robert. Report: EA rejects Mirror's Edge 2 pitch . Eurogamer . 2011-02-14 [2011-02-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09).
^ Pereira, Chris. Mirror's Edge 2 Development "Stopped" - Report . 1UP.com . 2011-02-17 [2011-02-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4-09).
^ Senior, Tom. EA 2011: Mirror's Edge 2 to be powered by Frostbite 2 . PC Gamer. 2011-06-08 [2011-06-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6-12).
^ F, Andre. Mirror's Edge 2 "Is in Production at DICE" . IGN. 2012-11-21 [2013-03-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7-10).
^ Evans-Thirlwell, Edwin. News: Mirror's Edge 2 announced – an origin story for Xbox One – Xbox 360 – The Official Magazine . Official XBOX Magazine. 2013-06-10 [2013-06-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0-29).
^ EA announces Mirror's Edge 'reboot' for next-gen consoles (video) . engadget.com. 2013-06-10 [2013-06-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6-13).
^ New Mirror's Edge is open-world . gamespot.com. 2013-06-12 [2013-06-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6-15).
^ Andrew Dyce. ' Mirror's Edge' Writer Not Returning For 'Mirror's Edge 2' . Game Rant, LLC. 2014 [2015-06-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22).
^ Prototype Footage of Mirror's Edge 2 Revealed . Cheat Code Central. [2014-07-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7-14).
^ Mirror's Edge Catalyst . Twitter. [2015-06-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1-21).
^ 《镜之边缘 催化剂》其实也是重启作品 . 游戏时光. 2015-08-09 [2015-08-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6-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