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邊地町(日语:野辺地町/のへじまち Noheji machi */?)是位於日本青森縣下北半島南部的町,隸屬於上北郡。北邊面向陸奧灣,野邊地川則流經城鎮中心並往北注入陸奧灣[1]。當地以農業和水產業為主,其中水產業主要以帆立貝的養殖為中心[2][3]。野邊地町在江戶時代作為盛岡藩北邊的門戶而開始發展[4]。
野邊地一名源自阿伊努語的「nup-un-pet」,有「在原野中流著的清澈之河」的意思。
野邊地町境內約51.9%的面積被森林與原野覆蓋[1]。南邊臨八甲田山的連峰[5],東部為丘陵地帶,西部則坐落著奧羽山脈[1]。發源於奧羽山脈的野邊地川及其支流枇杷野川、與田川、二本木川皆流經町内,並在北邊注入陸奧灣[1]。
野邊地町的氣候相當涼爽,夏季降水量相對較少,但冬天是縣內少數的豪雪地區[6]。根據統計,2019年野邊地町的年均溫為10.4℃,年降雨量為1026.5毫米,年日照時數則是1781.2小時[6]。當地全年受到風向偏西的季風吹拂,梅雨季節則受到從太平洋吹來並挾帶涼冷空氣的風吹拂,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1]。
野邊地自古時便有人類定居,境內坐落著枇杷野遺跡、陣場川原遺跡等屬於繩紋時代的遺址[6]。「野邊地」 此一地名最早出現在建武2年 (1335年)的文書記載中。戰國時代,津輕氏從南部氏獨立並佔據青森縣的西半部,野邊地則成為雙方領地相互交接的重要地區,在江戶時代設有代官所與馬門番所[4][7]。延寶年間至明治初期,當地開始盛行海運[6]。大豆與銅等商品在野邊地的港口裝上北前船(日语:北前船)的船隻,並載往北陸地區等地[6]。而北前船則從上方載回鹽、棉花、酒、紙等商品[6],使野邊地在江戶時代作為盛岡藩北邊的門戶而逐漸發展[4][6]。
1889年(明治22年)4月1日 ,野邊地村、馬門村與有戶村3村合併成野邊地村。1897年(明治30年)8月28日,野邊地村實施町制,並改為現今的琰邊地町[5]。
野邊地町的水產業以養殖帆立貝為主,同時也養殖海參等水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