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設備效率(英語: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縮寫:OEE)是一個評量生產設施有效運作的指數。其計算結果是通用的,甚至可以比較不同行業。
整體設備效率也可以作為關鍵績效指標和精益生產的效率指標。
整體設備效率有2個重要指標和5個次要指標。
設備綜合效率(OEE)和設備綜合生產力(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Performance,TEEP)有緊密關係,也可以表示實際效率和理想的效率的差異。
除了上述OEE和TEEP ,為了理解二者之間的關係,还有五個基本指標。
下面提供了實際的例子,說明如何計算整體設備效率(OEE)和設備綜合生產力(TEEP)。計算並不困難,但要注意計算的基礎。此外,這種計算是指單一的生產線,在實際有多個不同的生產線時,計算方式將更為複雜。
日历时间 = 工厂运营时间(plant operation time) + 工厂关闭时间(plant closed)
工厂运营时间(plant operation time) = 負荷時間(planned Loading Time)+ 非负荷时间 (planned unLoading Time)
非负荷时间(planned unLoading Time)包括: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非负荷时间与OEE的计算无关!
工作時間與實際可運轉的時間的比例。單純表示時間規劃的效率,並扣除停機損失。
停機損失是計畫的設備休止時間,包括:休假、教育訓練、定期保養等。
公式:負荷時間率 = 工作時間 / 實際可運轉時間
【例如】
有間工廠,每週工作5日(24小時),但每周排2小時的保養、2小時的員工教育。一週可用的時間是(7日 × 24小時),因此:
負荷時間率 =[(5日 × 24小時)- 2(保養)- 2(員工教育)]/(7日 × 24小時)= 69%
實際工作時間和計畫工作時間(負荷時間)的百分比。
计划工作時間(負荷時間) = 實際工作時間 + 计划外停線時間。
计划外停線時間包括:
公式:稼動率 = 實際工作時間 /計畫工作時間
有間工廠,一天工作8小時(480分),每天有30分的休息時間,休息時停止生產,並有60分的停線時間。
計畫工作時間 = 480分 - 30分(休息時間)= 450分
實際工作時間 = 450分 - 60分(停線時間)= 390分
稼動率 = 390分 / 450分 = 86.7%
生産設備的設計製造速度和實際製造速度的比率,純粹表示製造的速度,且不考慮品質。
产能损失包括:
公式:產能效率 = 實際產能 / 標準產能
有間工廠,一天工作8小時(480分),每天有30分的休息時間,休息時停止生產,並有60分的停線時間。
工作時間 = 450分 - 60分(停線時間)= 390分
標準生産效率是 40台/小時。
該工廠這個產品的所有生產部門的生產效率是242台。
實際產能 = 242台 /(390分 / 60分)= 37.2 台/小時
產能效率 = 37.2 / 40 = 93.0%
是數量所有產品中良品數的比率,也相當於純收益。
公式:良率 = 良品数 / 實際生産數
某個工廠的所有生產部門,生產某產品的產能是242台,但良品數是230台。
良率 = 230 / 242 = 95.0%
整體設備效率是整合稼働率 (Availability)、產能效率 (Performance)、良率 (Quality)的可測量生產效率。整體設備效率可應用於工廠的生產線或獨立的部門。100 %的整體設備效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多數行業的價值目標值設在85%。
公式:OEE = 稼働率 × 產能效率 × 良率
某個工廠,稼働率是86.7%、產能效率是93.0%、良率是95.0%:
OEE = 86.7% × 93.0% × 95.0% = 76.6%
也称之为设备性能综合有效率。 設備綜合生產力的效率顯示日曆上的時間:365日、24小時的效率。因此TEEP也代表了資產最終的利用情況。
公式:TEEP = 負荷時間率 × OEE
某個工廠的OEE是76.67%,但負荷時間是69%:
TEEP = 76.67% × 69% = 52.9%
TEEP 的公式又可表示:TEEP = 負荷時間 × 稼働率 × 產能效率 × 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