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英語:Occupational hazard),是指在工作場所發生的危害(英语:Hazard)造成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依其災害性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包括化學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生物性危害、社會心理危害(英语:psychosocial hazards)及物理危害(英语:physical hazards)人因性危害等。在美國,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對工作場所的健康和安全危害進行工作場所調查和研究,從而製定了指南[1]。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英语: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制定了可強制執行的標準,以防止工作場所受傷和生病[2]。 在歐盟,歐洲工作安全與健康局(英语: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EU-OSHA)扮演著類似的角色。
職業危害是一個術語,被用于表示與工作場所環境相關的長期和短期風險,是職業安全,衛生和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個研究領域[3]。 短期風險可能包括人身傷害,而長期風險可能是增加罹患癌症或心臟病的風險。
化學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是指工作中會接觸到危險的化學物質。暴露在化學物質下可能會造成急性或慢性的,不利健康的影響。有許多種不同危險化學物質的分類,包括神經毒素、免疫製劑、致癌物質、生殖毒素、系統性毒素、致哮喘劑(英语:asthmagens)、致肺塵病物質及過敏物等[4] 。
生物性危害是指生物造成的危害,來源包括微生物以及生物產生的毒素等。像流行性感冒就是一種容易在同事之間散播的生物性危害[5]。
戶外的工作者有許多可能的生物危害,包括昆蟲、蜘蛛、蛇及蠍子的叮咬[6][7][8],接觸到有毒漆樹植物的漆酚產生的接觸性皮膚炎[9]、萊姆病[10]、西尼羅河病毒[11]及球孢子菌病[12]。根據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統計,暴露在上述生物危害中的職業有農夫、林業工作者、園丁、畫家、屋頂工、鋪路工、建築工人、技師等會有許多時間在戶外的職業"[9]。
醫療保健人員容易暴露在血源性疾病(英语:Blood-borne disease)(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B型肝炎及C型肝炎)的感染下[13],也容易罹患新興傳染病,尤其是在沒有足夠資源可以避免傳染病散播的情形下[14] 兽医学工作者(例如兽医)也容易得到人畜共通傳染病[15]。進行田野工作或是實驗室研究的人若有為因西尼羅河病毒而死亡的鳥類驗屍或是處理到受感染的組織,也有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風險[11]。
其他會暴露在生物危害下的職業包括家禽工人(英语:Poultry farming)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16],而刺青藝術家(英语:Tattoo artist)及穿洞師有受到血原性病原體感染的風險[17]。
社會心理危害(英语:Psychosocial hazards)是指影響到人的社交生活或心理健康的職業危害。職場上的社會心理危害包括职业倦怠及工作壓力(英语:occupational stress)等,工作壓力也可能會導致倦怠[18]。
物理危害(英语:Physical hazard)是指和環境有關,可能會造成傷害的職業危害。物理危害包括人體工學危害、輻射、冷熱溫度變化、振動危害及噪音危害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