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州古城,又称信宜古城,位于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信宜县治所在地,唐贞观八年(634年)至宋熙宁四年(1071年)还曾兼作窦州府治,故被称为“窦州古城”[1]。窦州古城是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及古村落之一,现存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窦州古城建于鉴江干流东江河(锦江河)、支流西江河(北界河)交汇处,是信宜历代州县并治之地,从唐朝始置信义县、设窦州起,直至1952年信宜县城迁往东镇,此地一直是粤西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正统五年(440年)始用火砖修筑城墙,城东、西、南三面均环河而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曾增修城垣、扩建城池,设东寅宾、西寅饯、南迎薰、北拱辰的四座城门,同时修筑城楼四座,角楼四座,城池自此初定规模,东西宽480米、南北进深600米,整体布局呈椭圆型[2]。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移建南门于学宫前正南位,改称文明门。
古城内的建筑自明清以来不断增加,街道从东门至西门为横街,自北门至南门为直街,因城中建有贤关坊、圣域坊、太平坊、拱臣坊、贞节坊、高士坊、梓橦坊、济锦坊等八座牌坊,故有“八坊”之称[3]。民国28年(1939年),为在抗日战争期间方便群众疏散,城墙被全部拆除,只保留北门和文明门,城基改建为环城公路。几经变迁后,古城内原有城门、牌坊、古庙宇多已毁废,仅余下文明门、13所古书院、7间公祠、2间公馆等一批古郡民俗建筑群。2020年8月,信宜窦州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