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新聞 [1](英語:Citizen News)曾是香港一間新聞網路媒體,由香港十名傳媒工作者、新聞學者及新聞工作者創辦,包括資深新聞工作者李月華、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前《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前香港記者協會(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前香港記協主席岑倚蘭等,前香港記協主席楊健興任《眾新聞》主筆[2]。
2017年1月1日,《眾新聞》面世,創辦人包括《明報》前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安裕)、《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香港記協前主席麥燕庭、《南華早報》前資深政治編輯楊健興、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陳韜文等,並由台灣《蘋果日報》前網路中心總監李月華出任總編輯。《眾新聞》宣佈會透過眾籌、訂戶月費及不帶條件的捐款募集營運資金,最初眾籌目標是三個月內籌500萬元[3][4][5]。
創刊首日,《眾新聞》報導的其中一則新聞為「梁振英UGL不清不楚,DTZ日本股權易手」[6]。翌日(2017年1月2日),《眾新聞》作跟進報導「特首辦仍未回應DTZ日本股份,再揭TPG財團離岸公司,梁振英曾任董事」[7]。憑這兩篇報導,《眾新聞》於2018年獲得「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印刷傳媒組大獎」。
2017年3月22日,《眾新聞》發起眾籌,目標是300萬元。4月10日,李月華表示,Facebook專頁的追隨者已突破3.1萬,點閱率亦每月有增長,但眾籌近20日,僅籌得約38萬元,以達目標的12%。[8]
2020年12月1日,有線新聞部出現人事大變動,40名員工突然被解僱,當中包括專責偵查報道及深入專題的《新聞刺針》的全體成員、有線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黃麗萍、至少兩名港聞記者、剪片部主管、多名攝影師共40人,被裁的員工更需即時離職。「有線中國組」全體編採人員決定辭職抗議,港聞組、國際組、財經組的組主管亦辭職。[9]
2021年1月17日,早前總辭有線新聞中國組的十名原班人馬加入成立「眾新聞中國組」,於2月1日投入運作[10],於每工作天的晚上九時在網上平台報道中國新聞。
2021年10月8日,《眾新聞》發表以〈鄧炳強拒保證23條不以言入罪 03年港府曾明言不禁非暴力手法〉為題的報導,稱鄧炳強「拒絕承諾立法時會遵守保護表達自由的《約翰內斯堡原則》」[11]。翌日,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發出公告,指《眾新聞》企圖令其讀者誤解保安局長鄧炳強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解說,發言人表示:「《眾新聞》指保安局局長拒絕保證《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不以言入罪,實屬誤導,對報道表示遺憾。」[12][13]
2022年1月2日,成立剛5年的《眾新聞》宣布將於1月4日停止營運。1月3日晚上10時45分,《眾新聞》播出最後的一個節目《香港這一天》,節目報道有關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情況,並回顧《眾新聞》過去幾年的工作等。節目結束時,主持謝馨怡和陳惠恩亦祝願眾人平安,楊健興最後說:「希望大家留著最好的回憶,黑暗日子盡快過去,大家珍重」。[14]
2023年1月4日,《眾新聞》停止營運一年當日,將網站所有報導下架,Facebook專頁亦已經關閉,而24萬人關注的Instagram 帳戶及近26萬人追蹤的YouTube平台將會在數日內陸續關閉。[15]
至2022年1月時,《眾新聞》共有成員四十多人,以下只是部份成員的名單。
2018年3月17日,在第九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頒獎禮中,眾新聞憑於2017年1月1日及2日刊出的「UGL梁振英日本DTZ調查」報道,獲得印刷傳媒組大獎。獲獎報道為:
優異奬
(中文) 大獎
調查專題 (中文) 優異奬
突發新聞 (中文) 優異獎
旺角衝突梁天琦等6人被控暴動罪 文章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 優異奬
大學及大專組別 – 文字及印刷媒介 (中文) 優異獎
案件編號:HCA 2854/2017
商人黃浩指《眾新聞》2017年11月的報道「《壹週刊》交易若未能完成 壹傳媒不排除控告買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屬誹謗,2017年12月入稟香港高等法院,要求法庭下令《眾新聞》「刪除該報道或永久移除報道存檔、禁制《眾新聞》所有人士再發表該誹謗內容或類近的報道,以及要求賠償」[22] 。2019年4月29日法官聽取雙方的陳詞後,駁回黃浩的申請,並下令黃浩支付11萬港元訟費[23]。
2021年12月29日,《立場新聞》的多位現任或前高層,包括前總編輯鍾沛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前董事周達智、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及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被警方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並在辦公室檢走多部電腦及文件,《立場新聞》即時停止運作。[24]
2022年1月2日,《眾新聞》在社交網站發文向讀者告別,文中表示:2017年《眾新聞》成立是因為多名資深傳媒工作者對香港新聞自由狀況感憂慮,希望可以傳承專業新聞精神,回歸新聞初心。五年來,雖然資源極度缺乏,《眾新聞》仍然慢慢地走出一條小路,當中包括獨家新聞、調查、評論、中國新聞等,團隊由十人增加至數十人。但因為過去兩年社會的劇變,傳媒工作者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無法毫無擔憂地的工作。《眾新聞》有如身在風眼的小船,在嚴峻環境下,必須先確保船上人員的平安[25][26][27],因此宣布将于1月4日停止营运,网站不再更新,並将會关闭。[28][29][30][31]
總編輯及行政總裁李月華見傳媒時表示,停運是經過評估而所作的最好決定,原因是客觀環境已經改變,她無法拿捏一個報道或一句說話,會否觸犯法例。主筆楊健興說,受了《立場新聞》停運所觸發,令他們擔心會觸犯法例,因為記者不能清楚掌握執法的界線,所以不能在平安及安全的情況下工作下去,停運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他亦聽到一些訊息,指網媒會被處理。[32]
眾新聞發出聲明後,其合作伙伴「眾聲號」亦於同日晚上10時宣布,兩個在眾新聞平台播放的《眾聲集》及《冒號開引號》節目,也會即時停止製作。[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