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屬(學名:Naja)為眼鏡蛇科的一个屬,其成員均为毒蛇,大多被統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一稱(如眼鏡王蛇、水眼鏡蛇),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並不歸為此屬。眼鏡蛇屬目前約有20多個已確認物種,但分類學上經常就物種的獨立性問題而存有爭論,因此某些資料也可能有所出入。眼鏡蛇亦以其他細小蛇類、兩棲類、魚類作為主要食物。[1]此屬的成員主要分佈於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眼鏡蛇的英文名稱“Cobra”一詞,是“蛇”的葡萄牙语称谓,起源于拉丁语。当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到达非洲和南亚,他们发现了眼镜蛇并将其命名为“capelo”或者“膨颈蛇”,随之此名称流传入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閩南語稱之飯匙銃和粵語飯鏟頭是取其頸部張開時外觀似飯匙。眼鏡蛇學名中的屬名“Naja”,源自於印度神話中的蛇神那伽“Nāga”。
眼鏡蛇屬的成員體型矯健,多数身长能達1.8公尺(6呎)或以上,頸部與身體花紋變異很大,一般頸部有單眼紋或雙眼紋,有的沒有花紋。它們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能擴張的頸部。當遇敵時,眼鏡蛇會張大頸部,舉起身體的前半部並低吼,這能使蛇看上去比實際的體型要大。
所有眼鏡蛇屬的成員都有致命的毒液,毒液中主要含有攻擊神經系統導致麻痺的神經毒素,而大部分的成員也帶有細胞毒素,可導致內出血及流血不止。平均排毒量80毫克。平均15毫克即能致人死亡。
某些有特別構造毒牙的眼鏡蛇屬的成員還懂得向敵人噴射毒液,它們被統稱為「射毒眼鏡蛇」(Spitting Cobra),它們的毒牙構造與唾蛇的相似。噴毒眼鏡蛇的目標主要是敵人的眼睛,當蛇壓縮毒液囊時,毒液會透過毒牙頂端上方的小洞,透過壓力噴射出去,毒液對皮膚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當射中眼部則可引致刺痛,如處理不當則可導致失明。
在古埃及文化中,眼鏡蛇飾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許多法老的頭像上都有眼鏡蛇頭部的飾物,一些神明(參見古埃及神祇)亦有眼鏡蛇的形象,著名的埃及妖后更以寵物眼鏡蛇的有毒咬擊自盡而死。眼鏡蛇亦是許多動漫創作中相當受歡迎的蛇類形象,例如電影《義勇群英之毒蛇風暴》、動畫《KERORO軍曹》中的毒蛇、《精靈寶可夢》中的阿柏怪、特攝作品《假面騎士龍騎》中的王蛇等。軍事上,許多軍用攻擊直升機都以眼鏡蛇命名,如AH-1眼鏡蛇,另外亦有眼鏡蛇裝甲車。印度的弄蛇術多以眼鏡蛇為表演蛇。
·毒蛇 ·眼鏡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