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0 (購買力平價,2018年估計)[2]
工業: 17.6%
工業: 6.7%
▲ Abroad: $1.132億 (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盧旺達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受益於盧旺達政府有效的經濟政策,正經歷快速工業化的過程。2000年代初期迄今,盧旺達經歷了高速的經濟成長,生活水準也大幅提高。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以「非洲的新加坡」來形容自己對盧旺達未來發展的願景。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盧旺達採取保守的財務政策,並獲益於相當可觀的外援和有利的貿易條件,人均收入維持了穩定的成長,且壓低了通貨膨脹。
1973年至1980年期間,盧旺達的國內生產總值維持了每年平均6.5%的高成長率,1980年至1985年期間年成長率下降至2.9%,並於1986年至1990年間停滯不前。
2012年,農業占盧旺達國內生產總值的33%。[6]
21世紀後,盧旺達相當投入電力建設,電力設施的興建使得其境內更多地區能享有電力供應。
由於林木的砍伐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盧旺達民眾將被迫逐漸放棄燃燒木炭作為烹飪和取暖的方式。由於盧旺達境內擁有大量湖泊和河流,水資源相當豐沛,因此具有發展水力發電的潛能。目前,盧旺達已和鄰近國家蒲隆地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合作,尋求共同發展水力發電設施。
相較於其它產業,盧旺達的工業產值較小,2012年僅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6%。[6]
盧旺達的製造業所生產的產品以供應內需消費為主,多由國外進口原、材料後於國內加工為各類產品,並銷售給國內消費者。大型製造業者以生產啤酒、軟性飲料、香煙、鋤頭、獨輪首推車、肥皂、床墊、塑膠管、屋頂建材和瓶裝水為主。其它工業產品包括農產品、家具、鞋類、水泥、塑料和布料。[7]
盧旺達的服務業於2000年代末的經濟大衰退期間,由於銀行貸款、外國援助和國內外投資金額的減少而受到負面影響。這個趨勢於2010年開始逆轉,如今服務業已成為盧旺達最大的產業,2012年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3.6%。
以下表格列出盧旺達於1980年至2017年間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化,其中1980年至2005年間僅有每五年的數字:
IMFWEO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