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石膏 |
---|
來自南澳大利亚 艾尔半岛金巴的白色放射状针状燒石膏晶体 |
|
類別 | 硫酸鹽礦物 |
---|
化学式 | CaSO4·0.5H2O |
---|
IMA記號 | Bss[1] |
---|
施特龙茨分类 | 7.CD.45 |
---|
晶体空间群 | C2 (No. 5) |
---|
晶胞 | a = 12.0317 Å, b = 6.9269 Å, c = 12.6712 Å, β = 90.27°; Z = 12 |
---|
|
顏色 | 白色 |
---|
晶体惯态 | 平行聚集體中的微觀針狀晶體,假六角形 |
---|
晶系 | 單斜 |
---|
雙晶 | {101}雙面 |
---|
光澤 | 泥土光澤 |
---|
條痕 | 白色 |
---|
透明性 | 半透明 |
---|
比重 | 2.69–2.76 |
---|
光學性質 | 雙軸 (+) |
---|
折射率 | nα = 1.550–1.559, nβ = 1.560,
nγ = 1.577–1.584 |
---|
2V夹角 | 10–15° |
---|
可轉變為 | 加熱脫水成硬石膏 |
---|
參考文獻 | [2][3][4] |
---|
燒石膏(英語:Bassanite),又稱半水石膏,是一種含鈣硫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aSO4·0.5H2O或2CaSO4·H2O。
燒石膏於1910年首次被描述為在維蘇威火山上出現。它以意大利古生物學家Francesco Bassani(1853–1916)的名字命名。[2]
在維蘇威火山,它由白榴石鹼玄岩中的石膏變質和火山噴氣孔沉積物的形式出現。它出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的干湖床上。它也在洞穴中與石膏交疊產生。[3]
H. Schmidt和合作研究人員在2011年報告稱,在乾燥條件下,該結構是具有空間群C2的單斜結構,但在75%的濕度下,該結構是具有空間群P3221的三方結構。 這反映出有額外的水被吸收,因此三方形式的化學式為CaSO4·0.625H2O。[5]
参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