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生变化(英語:morphological derivation)又译衍生变化,在語言學中指的是藉由改變“原詞”(词根)的句法範疇(英语:Syntactic category)和/或增加實質性而非語法性的含意,從而使現有單詞產生新的詞位的過程,如英語的 un- 或 -ness 可以加在詞根 happy(快樂的)上,派生出 unhappy(不快樂的)、happiness(快樂、幸福)、unhappiness(憂傷、不幸)等詞彙。藉由派生所構成的詞叫派生詞,附在詞前後以形成派生詞的前綴、後綴等統稱為派生詞綴(derivational affix)。
派生变化与屈折变化不同,屈折变化指的是对词进行“修改”使得其具有不同的语法范畴,而不改变核心意义的构词法:如 determines, determining, determined 由 determine 屈折变化而来。[1]
汉语的派生词缀有:-化,-性,-主义等。
英语中的派生词非常丰富,列举一些英语中改变词类的派生方式与其后缀如下:
派生变化并不一定要改变词类,可以仅仅改变词义。英语中前缀几乎不改变词类,列举一些如下:
但也有一些前缀会改变词类,如 en- 和 be-。En-(在唇音前变为 em-)就经常用于将形容词、名词变为及物动词:rich(形容词)→ enrich(动词),large(形容词)→ enlarge(动词),rapture(名词)→ enrapture(动词),slave(名词)→ enslave(动词)。
派生变化的后缀都是規範語素(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附属于其他语素或词根的语素);
合成词则是由自由语素复合(Compound)而形成的新的詞位,而非藉由增添詞綴、重疊(reduplication)、消去(subtraction)或修改單詞本身[3]。如 lawsuit,百科 等。
語言學中的轉品(conversion)指的是涉及了語法範疇變化,而不改變該詞型態的一種造詞法[4],如英語 kick(動詞「踢」→名詞「踢」)、saddle(名詞「馬鞍」→動詞「給…裝上馬鞍」)。如果將轉品也視為詞綴變化的一種,那麼名詞 kick 和動詞 saddle 可以視為擁有以下的結構:
這種結構可以被稱為零詞綴(zero-affixation)或零派生(zero-derivation)[5][6]。主要的爭論在於「零詞綴」等理論是否是解釋、分析轉品的最好方法;但由於不同的支持論點可能和語言的類型特徵有關,此爭論並沒有絕對的定論[6]。
构词能力,或直译为“生产力”(Productivity(英语:Productivity (linguistics)))这一术语被用来衡量派生词缀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产生的词越多,就称该词缀构词能力强,或“高产”(productive)。比如否定前缀中,un- 就比 in- 更“高产”,这也导致母语者在需要造新词时更倾向于使用 un-。再比如,后缀 -ite 和 -ist 都“高产”,且都可以用于专有名词,于是 Thatcherite 和 Thatcherist(撒切尔主义者)这两个词都被造了出来。但事实上 -ist 更胜一筹,因此在更多情况下而不仅仅是专有名词中,见到的都是 -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