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群 沙逊大厦 |
---|
|
|
地址 | 上海市黄浦区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1929年 |
---|
编号 | 4-220 |
---|
认定时间 | 1996年 |
---|
沙逊大厦(英語:Sassoon House)曾經为华懋饭店(Cathay Hotel),今为和平饭店,為位于中國上海外滩20号(南京东路口)的历史建筑,也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曾被誉为“远东第一楼”[1]。其是由当时维克多·沙逊拥有的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兴建的一幢9层大楼(局部13层),建成时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委托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在1926年启建,并于1929年9月5日落成。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都是外滩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且其也是外滩第一座用花岗石做外墙的建筑[1]。
建成后,沙逊大厦的五至九层是华懋饭店。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营业。1989年,沙逊大厦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91年到1994年,和平饭店连续4个年度被评为“世界最著名饭店”[1]。现在,沙逊大厦仍为上海和平饭店,但由加拿大费尔蒙酒店集团运营。
历史
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来上海设立分行。沙逊大厦地皮原属美商琼记洋行,该行1844年以每亩42两银子向农民永租。1875年,沙逊以每亩6500两购得[1],并建造了2幢2层楼的洋房,时称“沙逊姊妹楼”[2]。随着洋行的成长,维克多·沙逊决定将原楼拆除,重建。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新楼建成。沙逊大厦建成第四年,该处的地价已经涨到90年前的8570多倍[1]。
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8月14日当天,日本战斗机突然从中掉下两颗炸弹,一颗炸毁了汇中饭店的屋顶,一颗将华懋饭店前的马路炸了个大坑,共造成729人身亡[1]。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大厦被日伪没收,战争结束后被收回。另一说是,大厦在战后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3]。
1949年后,沙逊洋行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将沙逊大厦作为资产,来偿还洋行所欠下的各类费用[2],此后饭店内的部分办公室被市政财务委员会征用[4]。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Palace Hotel)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1997年,和平饭店进行重新装修。2010年,和平饭店北楼交由费尔蒙酒店集团运营。
建筑特色
沙逊大厦总高77米,共9层,地下有一层,临黄浦江一面则有13层,有装饰艺术的风格[5]。其占地4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立面用简洁的垂直线条处理,腰线及檐部处饰有花纹雕塑,是当时在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派”的设计手法。大厦外墙1至8层使用花岗石砌筑,9层及顶层则用泰山石面砖。大厦的主立面为东面,屋顶耸立着一座19米高的墨绿色方锥体瓦楞紫铜皮屋顶。
大厦建成开业后,底层和二层出租。大厦底层沿南京路的店铺有大英花店、普宝斋古董店、安康洋行等,华懋饭店的正门也开在南京路上;沿外滩一面租给华比银行和上海和囒银行。三、四层是新沙逊洋行的办公地点。五至九层是华懋饭店。而且华懋饭店当时每层住房的风格都不相同[1]。五层为德国式、印度式、西班牙式和日本式住房;六层为法国式、意大利式、美国式住房;第七层则为中国式和英国式住房。十楼便是维克多·沙逊的英国式豪华住所。在十层以上是由沙逊家族和旅馆经理居住的,室内装饰均采用英国式,且餐室内还设有小电影银幕。此外,在似金字塔的墨绿色顶内,还有个大餐厅。
现时情况
现在,和平饭店由锦江国际集团全资拥有[6],由费尔蒙酒店集团运营,拥有270间客房,包括39间套房。其中,九国特色套房依旧得到了保留,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德国套房则是进行了重新设计[4]。此外,酒店也有诸多餐厅和酒吧,如上海特色餐厅龙凤厅、爵士吧、华懋阁西餐厅及观景露台、Cin Cin 吧、茉·莉酒廊以及维克多咖啡厅。
圖片
-
1930年代出版的沙逊大厦照片,當時為華懋飯店
-
-
2002年9月的沙逊大厦
-
-
沙逊大厦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