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貝爾默(德語:Hans Bellmer,1902年3月13日—1975年2月23日)是德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以他在1930年代製作並拍攝的一系列女性球體關節人形攝影作品聞名。
貝爾默出生於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卡托維茲市(現屬於波蘭)。他起初為自己開設的廣告公司擔任繪圖員。直到1926年,24歲的他開始藝術創作。
貝爾默以製作球體關節娃娃,並為其拍攝具性暗示的相片聞名。其藝術形式深受奧地利表現主義藝術家奧斯卡·柯克西卡於1925年出版的公開信《戀物癖》影響。此外,貝爾默與當時多數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一樣,以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詮釋自己的藝術。他認為自己的創作欲望,源自童年對嚴厲父親的恐懼與怨恨,這也是他終生反對納粹與法西斯主義的原因。[1]
影響貝爾默創作的重要人生經歷,還包括他於1932年邂逅的美麗表親(或是某位他追求失敗的美女)、參與演出賈克·奧芬巴哈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以及他於成年後收到的一箱童年舊玩具。[2] 結合他在博德博物館看到的一對16世紀鉸接木偶,貝爾默開始獨特的人偶攝影創作。[3]
貝爾默的作品充滿露骨的性暗示,加上反極權的政治立場,因而被納粹黨批為「頹廢藝術」並加以迫害。1935年,他前往法國,在此結識保爾·艾呂雅為首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然而妻子瑪格麗特因結核病驟逝,使他返回德國;1938年他正式出逃法國,並受到安德烈·布勒東等人的歡迎。
二戰期間,貝爾默透過假護照暗中協助法國的納粹反抗運動。在假戰結束時,他曾被短暫關押於艾克斯的米勒集中營(英语:Camp_des_Milles)。[4] 獲釋後,他回到巴黎並在此度過餘生。此時期他放棄人偶藝術,改創作色情繪畫、蝕刻版畫或拍攝色情照片。1954年,52歲的貝爾默與第二任妻子尤尼卡·祖恩(Unica Zürn)成婚。他持續創作直到1960年代。在晚年,他總結自己的創作為「形式、意義和感覺的全新統一,無法簡單想像或書寫的語言圖像……它們構成了新的、多面的物體,類似由鏡子製成的多平面……好似無邏輯的輕鬆 、歡笑的思考、形式與機會的錯誤,是一種永恆的證明。」[5]
1970年,尤尼卡·祖恩自殺身亡[6];1975年,貝爾默死於膀胱癌。夫妻二人合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