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夏令時間2023年10月7日,尼爾奧茲襲擊(這宗襲擊是2023年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一部份,並引發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期間,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闖入以色列南部區的尼爾奧茲基布茲,綁架比巴斯一家(希伯來語:בִּיבָּס)[2][3]。這個家庭擁有以色列、阿根廷和德國的多重國籍[4][5],包括34歲的丈夫雅爾登(希伯來語:יַרְדֵּן)、32歲的妻子希里(希伯來語:שִׁירִי)、4歲的兒子阿列爾(希伯來語:אֲרִיאֵל)以及9個月大的兒子克菲爾(希伯來語:כְּפִיר)。他們全被劫持至加沙地帶,其中雅爾登·比巴斯由哈馬斯扣押,而希里與兩名年幼的孩子則被另一支武裝組織「沙漠之主」關押[6]。作為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中最年幼的人質,阿列爾與克菲爾·比巴斯成為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人質危機的象徵[7]。
希里‧比巴斯的父母——荷西·路易斯·「尤西」·席爾伯曼與瑪吉特‧施奈德‧席爾伯曼在尼爾奧茲襲擊中喪生[8]。2023年底,哈馬斯聲稱希里與她的孩子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喪命,並於11月30日(停火協議最後一天)提出歸還遺體,但以色列拒絕,要求優先釋放所有倖存的女性人質[9]。以色列並未證實希里與其子女的死訊,但對他們的安危表示嚴重關切[10][11]。2025年2月1日,作為新停火協議的一部分,哈馬斯釋放雅爾登‧比巴斯,確認其仍然在世[12]。2月20日,哈馬斯移交三具棺槨,稱裡面裝有「希里」與她的孩子[13][14],但以色列透過DNA檢測確認,其中僅有阿列爾與克菲爾的遺骸,另一具女性遺體屬於身份不明的巴勒斯坦女子[15]。以色列當局指責哈馬斯違反停火協議,要求歸還希里的遺體[16][17]。哈馬斯於2月21日晚間再次移交一具遺體[18],經DNA檢測確認為希里·比巴斯[15]。比巴斯家族三名遇難成員的遺體將於2月26日舉行私人家族葬禮,地點在佐哈爾[19],家屬要求政府官員不出席[20]。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宣佈全國哀悼兩天[21]。
關於希里·比巴斯及其子女的死因,以色列與哈馬斯各執一詞。哈馬斯聲稱他們死於以色列的空襲[8],而以色列國家法醫研究所主任陳·庫格爾則指出,檢驗結果顯示遺體上「沒有爆炸傷痕」[22][8]。以色列方面進一步指控,希里·比巴斯遭到「殘忍殺害」,而她的孩子則於2023年11月「被徒手殺害」[16][23][24]。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表示,以色列已將相關證據提供給國際合作夥伴以供查證[22]。哈馬斯則否認這些指控,稱之為「毫無根據的謊言與捏造」[8]。
在襲擊發生前,比巴斯一家曾考慮搬遷至戈蘭高地,因為他們對鄰近加沙及持續不斷的火箭彈襲擊感到厭倦與恐懼[25]。
襲擊當天,雅爾登·比巴斯曾與妹妹保持聯繫,向她通報尼爾奧茲基布茲及周邊的戰況[26]。清晨6時30分左右,他發送訊息提及火箭襲擊,隨後又說武裝分子已闖入基布茲,並擔心孩子們不知道如何保持安靜。大約9時45分,他簡短發送「他們進來了」,而稍早前,他曾向家人傳訊「我愛你」[25]。據報導指,雅爾登最初以為火箭襲擊「只是又一次的轟炸」,並因對方持有自動武器而猶豫是否使用家中的槍械[27]。
在襲擊過程中的某個時刻,雅爾登離開家中的安全室,據說是想吸引武裝分子的注意力,以試圖拯救妻子與孩子。然而,他隨即與家人分開遭到俘虜[28]。
這個家庭的影像在網上廣為流傳,例如一段影片顯示希里抱著她紅髮的孩子,滿臉驚恐,被武裝分子包圍。此外,後來發現的多張照片顯示,當天雅爾登頭部流血,並被綁架者押走[25][29]。
希里的父親荷西‧路易斯‧席爾伯曼及其妻子瑪吉特‧施奈德‧席爾伯曼當時也一度被認為失蹤。瑪吉特在1970年代自秘魯移居以色列,荷西‧路易斯則原籍阿根廷,兩人皆為60多歲。他們後來被發現遇害,並於10月21日正式確認死亡[30][29][31]。希里與兩名孩子據稱擁有以色列與德國雙重國籍[5]。
以色列表示,這個家庭是被一個名為「沙漠之主」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綁架[6],以色列並擔憂希里與孩子可能已被轉移至加沙的另一支武裝團體——巴勒斯坦聖戰者運動旗下的聖戰旅[32]。
2023年11月29日,哈馬斯的武裝派別卡桑旅聲稱,希里與她的孩子已在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中喪生[33]。然而,以色列表示,這一說法尚未獲得證實,可能是哈馬斯心理戰的一部分[34][35][36]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則指出,以軍不認為這對母子仍在哈馬斯手中[34],但始終未指明另一個涉案組織,只稱其為「另一個團體」[36]。在雅爾登獲釋後,該組織被確認為聖戰旅[37]。
2024年9月,一名獲釋的人質表示,在加沙地道內被囚禁期間,她曾見到雅爾登與另一名人質奧費爾·卡爾德隆被關押在籠內,並與他們短暫交談[38]。
當雅爾登獲釋時,他的體重已減輕15公斤(33磅)。他向以色列當局透露,在囚禁期間,他曾被長時間剝奪食物,甚至有些日子完全沒有進食。以色列的批評者則認為,這與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及加沙境內的糧食短缺有關[39][40]。一名獲釋的女性人質則回憶,她曾被迫目睹囚禁者進食,而自己則被剝奪食物與飲水[41]。
大部分時間裡,雅爾登都被單獨關押在地下牢房內,鮮少見到陽光。他僅在用餐時獲准與其他人質見面。他曾要求與一名在囚禁期間偶遇的老友關押在一起,但遭到拒絕。此外,他據稱還透露,自己被迫穿著「長袍」[28]。
雅爾登多次向囚禁者詢問家人的情況。在一次對話中,囚禁者告訴他,他的家人成功逃離,並已在特拉維夫現身。然而,在另一情況下,看守者要求一名女性人質告知他家人已經遇害,該女性人質拒絕後,看守者轉而強迫一名男性人質告知他此事。哈馬斯錄下雅爾登得知家人消息後崩潰痛哭的畫面,並拍攝他批評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片段[28][42]。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副領袖薩利赫·阿魯里表示,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綁架以色列人質,目的是迫使以色列釋放數千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200名女性與兒童[43][44]。10月9日,哈馬斯提出,只要以色列軍隊不進入加沙,他們就願意釋放所有平民人質,但以色列政府拒絕這項提議[45]。10月17日,哈馬斯官員再次聲稱,只要以色列停止轟炸加沙地帶,他們就願意釋放所有平民人質,但軍人不在釋放範圍內[46]。10月19日,人權觀察批評哈馬斯將人質當作談判籌碼,強調「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平民都不應該被用來交換條件」[47]。
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協議,雙方同意以150名巴勒斯坦女性與兒童換取50名以色列女性與兒童[48]。然而,希里與她的孩子並未在這次交換中獲釋[33]。11月29日,哈馬斯的武裝派別卡桑旅宣稱,希里與她的孩子在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中身亡。12月1日,以色列政府表示,這違反雙方停火協議[49],並在此後的日子裡,受害者家屬發起行動,呼籲釋放仍被囚禁的家人[29]。
2023年12月1日,哈馬斯提出釋放雅爾登,並歸還希里與兩名兒童的遺體,但以色列拒絕回應,稱不會對哈馬斯的宣傳發表評論[50]。以色列官員與阿拉伯外交人士證實這項提議[9],但以色列政府的立場是,必須先釋放仍在世的女性人質,而非遺體[9]。同日,哈馬斯聲稱,希里與她的孩子是在停火生效前死於以色列的空襲[50]。以色列國防軍則回應:「哈馬斯對所有人質的安全負有全部責任[50]。」
比巴斯一家的表親曾請求與美國總統祖·拜登、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及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對話,請求協助釋放家族成員。他還提到,他們正在與阿根廷政府合作,以尋求支持[51]。
2023年12月,以色列外交部部長埃利·科恩表示,以色列各國使領館要麼在建築物上點亮橙色燈光,要麼展示這家人的照片,以提高關注度,並與光明節的第一夜點燈活動同步[52]。
2024年1月,克菲爾即將迎來1歲生日,家族成員於1月18日舉辦活動,數百人聚集在特拉維夫人質廣場,現場由以色列兒童音樂明星表演,許多人穿著橙色,以象徵兩名孩子的紅髮[53]。同週,克菲爾的照片也出現在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於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講台背景中[54]。2月19日,以色列國防軍發佈影片,聲稱畫面顯示比巴斯家族的成員出現在汗尤尼斯[55]。
2024年8月,在荷蘭蒂爾堡舉行的「紅髮日」活動中,比巴斯一家成員呼籲參與者關注比巴斯兄弟的處境,並提高對人質議題的關注度[56]。
2025年1月,在以色列—哈馬斯停火與囚犯交換期間,尚未宣布雅爾登將被納入交換名單時,一個支持比巴斯一家的團體發起行動,呼籲民眾穿上橙色衣物以表達支持[57]。以色列政府則在1月29日要求哈馬斯提供希里及其子女的狀況資訊[58]。
2025年1月31日,哈馬斯宣佈將於2月1日釋放雅爾登,作為第四輪人質交換的一部分。然而,雅爾登的妻子與兩名孩子仍未獲釋,他們原本應在先前幾輪交換中被優先釋放[59]。
2025年2月18日,哈馬斯發言人表示,將於2月20日歸還4名人質的遺體,其中包括比巴斯一家的成員[60]。
2月20日,哈馬斯歸還4具遺體,包括阿列爾、克菲爾、「希里」與另一名在尼爾奧茲襲擊中遭綁架的人質奧代德·利夫希茨[61][62][17],但以色列國家法醫研究所檢驗後發現,其中一具遺體並非希里,也非任何失蹤的以色列人質[63][61]。哈馬斯承認可能出錯,並將原因歸咎於以色列的轟炸[64]。針對比巴斯兄弟的死因,哈馬斯稱他們死於以色列空襲,而以色列則表示法醫證據顯示他們遭「徒手殺害」[34][61],但雙方均未提供確切證據[64][65][66]。《衛報》亦指出,以色列的指控尚未獲得獨立證實[67]。
遺體交接過程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哈馬斯將4具裹著黑布並貼有姓名與照片標籤的棺木,送至汗尤尼斯的一個舞台,擺放在一張大型海報前。海報上描繪內塔尼亞胡為吸血鬼,並顯示4名死者的照片,指責內塔尼亞胡與以色列應對其死亡負責,並在棺木旁展示以色列的彈藥殘骸。第二步,當紅十字會將棺木移交給以色列國防軍時,一名猶太教拉比舉行儀式,之後棺木被覆上以色列國旗運往以色列。當靈柩車隊行經加沙邊界附近時,以色列民眾沿途聚集致敬,並在人質廣場舉行集會[68][69]。
棺木交給以色列時被鎖住,且未提供鑰匙[70]。以色列當局在打開棺木後,發現其中夾帶哈馬斯的宣傳物,並認為這是對死者「神聖性的褻瀆」,因此向協調停火協議的埃及、卡塔爾與美國提出抗議[71]。
內塔尼亞胡指控哈馬斯違反停火與囚犯交換協議,因為其中一具聲稱屬於希里的遺體,實際上並不屬於她[72][73]。哈馬斯則回應,強調其「嚴肅且全面履行所有義務」,並承諾持續遵守協議[73]。同時,哈馬斯要求以色列歸還裝在「希里·比巴斯」棺木中的巴勒斯坦女性遺體[74][75]。
至此,比巴斯兄弟成為最後獲釋的以色列兒童,而希里則是最後一名尚未確認死亡的女性人質[a][76]。
雅爾登獲釋後,比巴斯家族發表聲明:「我們四分之一的心回來了……但這個家依舊不完整[77]。」他們同時感謝以色列民眾的關心與支持,並表示儘管雅爾登體重大幅下降,但他的精神狀況良好,身體也相對穩定[78]。
在阿列爾與克菲爾的遺體被歸還後,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發表聲明,形容「整個國家的心都已破碎」,並向兩名孩童致意,低頭請求原諒,因未能保護他們或讓他們平安歸來[68]。
由於比巴斯兄弟擁有阿根廷國籍,阿根廷總統米萊宣佈自2月20日起全國哀悼兩日。阿根廷人權委員會主席薩布麗娜·阿赫梅切特則發表聲明:「兩名阿根廷嬰兒被哈馬斯恐怖主義殺害。我不希望未來還有人說,以色列與加沙發生的事與阿根廷人無關[79][80]。」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員亞米爾·桑托羅提議將「巴勒斯坦街」改名為「比巴斯一家街」,米萊表達支持,但部分人士建議以重新命名公園來紀念,而非更改街道名稱[81]。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團體「Atidna」譴責哈馬斯殺害希里與其子女,形容這是「無法辯護的野蠻行為」。該組織呼籲阿拉伯裔以色列政治領袖公開譴責恐怖主義,強調「在這關鍵時刻,沉默不是選項——我們作為領袖與社會的一部分,必須明確且堅定地反對謀殺與恐怖行為」,並宣佈將參與比巴斯一家的葬禮,以示聲援:「我們將以同一個聲音宣告:拒絕恐怖,拒絕謀殺,支持生命與人道精神[82]。」
Neither Israel nor Hamas has yet presented evidence for public scru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