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城市列车(EuroCity),简称欧城列车[1](EC),是运行于欧洲城际铁路网络中的一种国际列车类别。与城际列车相比,欧城列车是符合国际特定标准的列车,其前身为原欧洲跨境列车品牌“全欧快车(Trans Europe Express,简称TEE)”[2]。首批64对欧城列车在1987年推出,共提供56对日间班车及8对夜间班车。在申根协议签署前,欧城列车便可在过境时于行驶状态下进行护照检查,而非像其它一些过境列车需要停留在车站或要求乘客离车等方式进行。一些欧城列车需要提前订位并可能会在部分国家收取附加费用。自1993年起,欧城列车便规定运行时间必须在上午6:00至午夜0:00之间;同年5月23日起,夜间服务改以欧洲夜车(EuroNight)的名义运营。
1987年5月31日,欧洲共同体、奥地利及瑞士的铁路部门共同成立了以64对列车组成的欧城列车运营网络,作为自1957年以来已运作30年的全欧快车品牌的替代者。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全欧快车仅设一等座车,而欧城列车则同时提供一等座车及二等座车,并且一等座车的舒适程度与原相仿。几年后,夜间运行的欧城列车又增加了卧铺车及坐卧车,并在1993年起增加了欧洲夜车的服务类别。与欧城列车相关的列车类别为城际列车,主要是欧洲大陆一些运营商在其国内的长途客运服务中使用。部分国家会同时运营有城际列车及欧城列车两种类别列车,例如德国[3]。
目前,许多欧城列车线路已逐渐被改造为高速铁路,并更换为高速列车运行,例如在巴黎经布鲁塞尔至科隆及阿姆斯特丹的线路上,欧城列车已被大力士高速列车取代。
随着欧城列车网络的成立,各参与国铁路运营商已采用统一的品质标准,并由国际铁路联盟实施监控。
这些标准如今在各个国家中拥有不同的解释权,部分国家亦将欧城列车应用于境内长途列车运营。一些欧城列车会以自助餐饮隔间以代替完整的餐车,甚至只提供手推车(或迷你吧)供应的简易小吃。
消费者组织曾在2007年9月3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不含罢工日),对欧城列车于6:00至0:00在德国10座终点站的到达时间进行了评估,在研究的1582个车次的列车中,共有48%的比例晚点4分钟或以上时间[4]。德国铁路对这项调查统计结果予以否认,并发表声明称客运服务的整体准点率“超过90%”[5]。
欧城列车所使用的车辆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捷克铁路及匈牙利国家铁路(包括奥地利联邦铁路及瑞士联邦铁路有时)会为欧城列车专门采购符合标准的车辆,克罗地亚铁路及斯洛文尼亚铁路则至今仍在使用前南斯拉夫铁路所购买的欧城列车车辆。除此之外大多数欧城列车的运营商所使用的车辆均与其运营的城际列车相同。这是由于欧城列车车辆标准引入之前,多数欧洲运营商已经在使用Eurofima型车厢。
部分运营商也会使用动车组运营欧城列车。例如丹麦国家铁路在汉堡-吕贝克-哥本哈根的线路上所使用的MF型内燃动车组;奥地利联邦铁路4010型电力动车组和瑞士联邦铁路RAe TEE II型内燃动车组在过去也曾作为欧城车辆使用;法国和瑞士之间的TGV列车最初也应用于欧城列车(现为Lyria)。自2010年起,原连接瑞士与意大利的齐萨尔皮诺列车也被纳入欧城列车。
大部分的欧城列车会沿用19世纪至20世纪初开始为豪华列车命名的惯例。一些列车在取代了原全欧快车的线路后仍然保留了其命名,例如苏黎世至布鲁塞尔的鸢尾花号。这些名称会被印在投放于每个座位前显示停站时间及转车信息的小册子上。
下表仅显示线路投入服务的初始数据,不包括开行后关于细节、车次、运营商及经由的变更数据[6][7][8]。
2008年8月8日上午10时45分,一列由波兰克拉科夫开往捷克布拉格的EC108次“夸美纽斯”号列车在行至捷克东部城市斯图登卡时发生出轨事故,造成6人死亡、31人受伤[9]。这是由于当地时间10时30分左右,斯图登卡当地一座公路跨线桥突然发生坍塌,列车随后撞向坍塌残骸,结果导致火车多节车厢出轨[10]。事故发生时,列车在以每小时140公里的行驶速度下采取紧急制动,机车的轮机舱得以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