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乌(俄语:Главно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意思为“情报總局”;缩写:ГРУ,拉丁转写:GRU),為苏联军事情报机构——总参谋部情报部(俄语:Главно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Генерального штаба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СССР)。苏联解体后,格魯烏在各加盟國的分支機構也分別被各加盟國的情報機構所繼承,在俄羅斯政府內由同名機構(俄语:Главно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Генерального штаба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所繼承。
1918年6月,苏维埃俄国组建了东方面军,並在其参谋部的編制之下组建了(俄语:Регистрацион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登记部”,简写为俄语:Региструпр)来负责军事情报工作,其它方面军也按照东方面军的形式在参谋部之下组建了登记部来负责军事情报工作。由于契卡想垄断苏俄的情报搜集业务,1918年7月10日,契卡枪杀了东方面军参谋部的所有成员[1],军事情报机构的谍报资源全部由契卡接管。随后红军的情报工作陷于混乱。1918年10月21日列夫·托洛茨基的建议下,列宁签署命令,成立“共和国野战参谋部登记处”,这是在俄国各红军部队已建的军事情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统领全军的军事情报最高领导机关。1918年11月5日组建了由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参谋部作战部第三部(登记部)来负责领导和协调红军在各条战线上的军事谍报活动。契卡派出西蒙·伊万诺维奇·阿拉诺夫(英语:Semyon Aralov)担任部长。11月5日后来被定为格鲁乌的成立纪念日。1920年7月改为野战参谋部第二部。在错误的情报指引下指挥苏军进攻波兰,战斗失利。痛定思痛,列宁决定整顿情报工作,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走马上任,成为“登记处”的新领导人。
由于全俄总参谋部与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参谋部职能重叠,1921年2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将兩部門合并,组建了工农红军司令部[註 1],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参谋部下辖的登记部接受工农红军司令部领导,後改组为工农红军司令部第二部。
在1925-1926年的改组中,登记部于1926年9月改组为工农红军司令部第四部,也可译作“第四局”。
1924年-1935年以及1937年担任格鲁乌總局長的是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他为格鲁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招募的间谍包括理查德·佐尔格[2]。
1934年8月,工农红军第四局改为工农红军情报与统计局。1934年11月改为直接隶属于国防人民委员并更名为红军情报局。
1939年5月,更名为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第五局。1940年7月,五局转隶总参谋部更名为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
1942年2月16日,更名为总参谋部情报总局。
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格勃受到冲击,被分解为几个部门,而格鲁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现在是俄羅斯聯邦軍總參謀部的一个部门。
格鲁乌的活动范围除了人力情报外,也涉及信号情报、图像情报。
格鲁乌还参与特种作战,格鲁乌掌握着一支特种部队,参加过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和车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