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信康(1559年4月13日—1579年10月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父親是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母親是關口氏廣的女兒築山殿(今川義元的外甥女)。妻子是織田信長長女德姬,生有登久姬(日语:登久姫)(小笠原秀政正室)與熊姬(本多忠政室)。因為擔任松平宗家的居城岡崎城的城主,因此與祖父松平廣忠同被稱為岡崎三郎。別稱次郎三郎。
他生前的姓名为德川信康。但進入江戶時代後,江戶幕府仅許可將軍家和御三家以「德川」為姓,而信康則被稱作「冈崎三郎松平信康」。
在永祿2年(1559年)3月6日於駿府城出生,家中嫡長子。作為今川氏的人質,幼年在駿府度過,不過在桶狹間之戰後,德川軍以俘虜鵜殿氏長(日语:鵜殿氏長)和鵜殿氏次(日语:鵜殿氏次)交換,竹千代前往岡崎城居住。
永祿5年(1562年),家康和織田信長的清洲同盟成立。在永祿10年(1567年)5月與信長女兒德姬結婚,兩人都是9歲並以夫婦的形式在岡崎城生活。同年6月家康把居城移往濱松城,把岡崎城讓給竹千代。在7月元服時,從信長接受偏諱「信」字並改名為信康。元龜元年(1570年)正式成為岡崎城主。
信康自小就勇猛果敢,初陣在天正元年(1573年)完成。
在天正3年(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以大將身分參戰,之後在與武田氏的戰鬥中獲得軍功,在戰鬥中受到注目。特別在天正5年(1577年)8月的遠江横須賀之戰中的退卻戰中擔任殿軍,令武田軍不能越過大井川。
天正7年(1579年)8月3日,家康到訪岡崎城,翌日信康離開岡崎城並被移至大濱城。之後信康被移至遠江的堀江城(日语:堀江城)、二俣城(日语:二俣城),在9月15日被家康命令切腹。得年21歲。
信康切腹的事件在《三河物語》中有詳細的記述。根據此書記載,信長女兒德姬和跟今川氏有關係的築山殿不和,與信康的關係都相當差,天正7年(1579年),德姬向父親信長寫了12項事情的書信,並拜託德川家重臣酒井忠次作為使者送信給信長。信中包括了自己與信康不和及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内通的事情。現今對於信長的反應有兩種說法,一是信長質問忠次,忠次完全沒有庇護信康並確認書信所寫的是事實,而信長要求家康讓信康切腹;二是信長僅僅知曉此事而不過問。
在德川家中反對把信康賜死的人有很多,甚至有家臣主張與信長斷交。信康的傅役平岩親吉想負起責任,要求把自己的首級送給信長。但是家康判斷形勢後,認為這些小手段不能平息信長的怒火,於是決定處決信康。8月29日,首先是築山殿被護送前往二俣城(守將是大久保忠世)途中,在佐鳴湖(日语:佐鳴湖)畔被德川家家臣岡本時仲和野中重政殺死。之後的9月15日,事件發生以來一直被幽禁在二俣城的信康被命令切腹。介錯是涉川四郎右卫门,然而涉川為這件事出奔,之後改由服部正成介錯,天方通綱(日语:天方通綱)為檢死役,但是正成悲痛萬分,無法下手,最後由天方通綱介錯。享年21歲。
關於這次切腹事件的原由有諸多說法,包括父子不和、家中派系鬥爭、與家臣團對立等。
信康死後,家康建立的信康廟所清瀧寺(日语:清瀧寺 (浜松市)),現今在該寺域中有信康的廟。在祭祀首塚的若宮八幡宮(日语:若宮八幡宮 (岡崎市))中,信康是祭神,而與信康有深厚關係的人亦建立了數個寺院。
在《三河物語》中記述「沒有這樣的殿下(信康)」(これほどの殿はなし)「上下萬民都發出聲音,沒有不悲傷的」(上下万民、声を引て、悲しまざるはなし)。信康是武勇優秀的人,在與武田軍對陣時擔任殿軍並寸步不讓,家康亦對此驚嘆並說「真是勇將。即使勝賴引十萬士兵來對陣都無需驚慌」(まことの勇将なり。勝頼たとえ十万の兵をもって対陣すとも恐るるに足らず)(《大川三志》)。而且還在劣勢時向家康進言與勝賴決戰(《松平物語》)。如此勇猛的信康亦有溫柔的一面,在知道異母弟弟秀康被家康討厭,在邀請家康前來岡崎城後,把秀康抱到家康的膝上,令秀康被家康承認為兒子(《貞享松平越前守書上》)。
出自《三河物語》有一說法為:信長見信康儀表不凡,唯恐自家地位不保,故意捏造信函逼迫家康除掉嫡長子。但此說漸不被採信,因為在另一本史書《松平記》中則是提及:「讓其(信康)自殺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長報告了。若信長也因此而震怒的話,則任由他的意思來決定了。」這就是完全相反的記載了,將織田信長由主導者,改為被通知者的角色。
此外所謂家中權力爭奪說,則是《三河物語》強調了酒井忠次在信康之死的責任問題,歸咎給酒井忠次未有效替信康辯護或加罪於信康,但在流傳下來的《信光明寺文書》則收錄了家康寫與織田信長側近堀秀政的書信中表明:「此次派左衛門督(忠次)(向信長)報告之事,得到信長的懇切回應,實不勝感謝,而有關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趕出岡崎城了。」
可見在信康之死一事中,真正的主導者還是德川家康本人。至於何以德川家的父子相爭會演變成至死方休的局面,則有兩個不同說法,其一為武田內應說,此乃延續過去織田信長主導論的理由,雖然當時德川家中確有零星與武田家內通情事,但就信康本人來說並無實據。
另外就是比較陰謀論的家康追放說,由於德川家長期支援織田家的戰事,對三河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因此以石川數正為首的三河派的重臣打算擁立信康繼任,才招致德川家康反撲。此說亦無實證,只是從事後三河重臣大量變動進行推測。總而言之,造成信康之死的緣由仍然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