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要,是以某一朝代的國家制度、歷史地理、風俗民情等為主要收輯內容的一種史書。由於會要內容涉及典章制度,其所保存的原始歷史資料較為豐富,可以彌補二十四史的志、表之不足。會要之創修,始自唐代。最早編成的會要是《唐會要》,蘇冕以高祖至德宗九朝史事,編成《會要》40卷,[1]唐宣宗詔命楊紹復、崔铉等續修《會要》至武宗朝,至大中七年(853年)撰成《續會要》40卷;[2]後又由五代王溥再搜羅自宣宗以來至唐末之史事,建隆二年(961年)撰《新編唐會要》100卷。[3]
宋、清兩代也開始有類似作品,宋代的修史機構最多,有史館、編修院、國史院、實錄院、日曆所、起居院、玉牒所、聖政所、時政記房等機構。宋代更設立“會要所”,編纂當代會要,冊秩達二千多卷,除李心傳《國朝會要總類》之外,皆已失佚,後徐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宋修會要500餘卷,為今本《宋會要輯稿》。元明之際並無會要之參修,主政者的目標轉移至會典之編修。直到清初乾隆之際又有大量的會要出爐,修者尤眾,計有:姚彥渠《春秋會要》、孫楷《秦會要》、楊晨《三國會要》、汪兆鏞《晉會要》、朱銘盤《西晉會要》與《南朝會要》、龍文彬《明會要》等。近代又有增補《春秋會要》、《秦會要》及新修的《戰國會要》、《遼會要》。
中國各朝的會要編輯有:
参考文献
- ^ 《唐会要》卷三六“修撰”載:“杭州刺史苏弁撰《会要》四十卷。弁与兄缵国朝故事为是书。弁先聚书至二万卷,皆手自刊正。”
- ^ 《新唐书·艺文志三》类书类著录:“《续会要》四十卷 ,杨绍复、裴德融、崔瑑、薛逢、郑言、周肤敏、薛廷望、于珪、于球等撰,崔铉监修。”
- ^ 《宋史·王溥传》載:“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缺漏,为百卷,曰《唐会要》。”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