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長型大廈(英語:New slab block)是香港公共屋邨的一款標準大廈設計,其設計改良自舊長型大廈,於1986-1991年間落成的公共屋邨中最為常見,而且在屋邨設計中經常與Y型大廈(尤其是Y3及Y4型)一併興建。
在1984年,房委會正式發表新長型大廈設計,以取代舊長型大廈及Y1型大廈。在設計上,新長型大廈較舊長型更為統一,包括只提供一種面積的小型單位(但部份大廈高層設有經打通合併的單位;亦有部份大廈設有「劏房」(通常於01及02室分為二個單位,其中一個單位不設露台及獨立廚房,實用面積僅121呎;另外,葵芳邨葵仁樓採用特別設計,單位面積與標準設計有異)[1]、標準層數為19層(部份為20-22層,其中太和邨亨和樓住宅層數為21層;此等大廈(包括部份舊長型大廈)通常與社會服務機構共用,同時亦增設一定數目的連接通道),以及其外牆大部份均採用玻璃紙皮石飾面。從太和邨第二期起,所有新長型大廈均採用預製組件技術興建[2]。
新長型大廈主要搭配Y3及Y4型大廈(亦有少數屋邨搭配Y2型、相連長型及雙工字型)一併興建,以盡用屋邨地積比率來興建最多單位,同時亦提供一定數目的小型單位;但是,新長型不僅有Y型大廈設計靈活性低的弊端,而且可建層數亦較少,故此此等大廈只在九龍及新界興建,而且絕大多數均建於新發展公屋項目。
全港首幢新長型大廈為恆安邨恆江樓,於1984年10月動工,1986年11月完工,次年3月入伙[3];而最後一幢同款大廈為德田邨德敬樓及德禮樓,於1991年4月完工,亦是全港最後一幢廣義長型大廈。
值得一提的是,除葵芳邨葵仁樓因同邨設有和諧式大廈而不能出售外,其他新長型大廈均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4],是租置計劃目標樓宇類型中出售比率最高的一款樓宇。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此大廈是全港唯一仍然可供全面出租的新長型大廈。
樓宇設計共分兩種:單翼及雙翼[1],當中雙翼可呈0、90或135度;其中呈90度及135度設計,連接兩座大廈的樓梯兩邊亦有類似雙塔式大廈的天井,但大部份都設有出口門並會鎖上,即是大廈內的其中一部份,只有朗屏邨賀屏樓屬公共空間。大廈可以因應屋邨規劃,翼尾最後八個單位(19-26室)可以偏左、同一水平線或偏右的方式相連,或者不興建(縮短版本)。當中,朗屏邨同時擁有上述三種相連方式的新長型大廈;而縮短版本的新長型大廈並沒有應用於單翼設計,雙翼則只有葵芳邨及耀安邨採用。
而在屋宇裝備方面,其地下機電設備房位置一律設於沒有樓梯的一側末端;升降機大堂多數設於 05、06 及 07、08室之間,對面為樓梯、水喉房及電錶房;另一間電錶房設於 17、18 及 19、20 室之間,對面設有消防喉轆及火警鐘。此外,全部新長型樓宇的每翼一律設三台升降機及兩條走火樓梯。(雙翼則為三條樓梯,其中一條為兩座共用)
粗體字顯示的樓宇名稱在翼尾設有小型單位(「劏房」) 斜體字顯示的樓宇名稱在高層設有特大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