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都 · 烏魯克 · 乌尔 · 拉尔萨 尼普尔 · 舒鲁帕克 · 伊辛 · 马拉德(英语:Marad) 拉格什 · 阿达卜 · 翁玛(英语:Umma) 基什 · 马勒库(英语:Malgium) · 卡扎卢(英语:Kazallu)
阿卡德 · 库塔 · 俄庇斯 · 埃什嫩那 巴比伦 · 博尔西帕 · 西帕尔
亚述 · 尼姆鲁德 · 尼尼微 · 埃尔比勒 阿拉普哈(英语:Arrapha) · 努孜(英语:Nuzi) · 腊扎玛(英语:Razama) · 安达里格(英语:Andarig) 马里 · 特尔卡(英语:Terqa) · 图图勒(英语:Tuttul) · 哈兰 纳加尔 · 乌尔凯什(英语:Urkesh) · 尼西比斯
埃卜拉 · 雅姆哈德 · 卡特纳 · 乌加里特 阿勒颇 · 卡尔凯美什 · 马利孜(英语:Melid) · 库目赫(英语:Kummuh)
第一王朝 · 第二王朝 · 第三王朝 · 第四王朝 · 第五王朝 · 第六王朝 · 第七王朝 · 第八王朝
早期亚述城邦 · 古亚述帝国 · 米坦尼(外族) · 中亚述帝国 · 亚兰人(外族) · 新亚述帝国
库提人 · 埃兰人 · 加喜特人 · 胡里安人 阿摩利人 · 阿拉姆人 · 阿拉伯人 · 迦勒底人
苏美尔语 · 阿卡德语
苏美尔王表 · 拉格什王表 · 拉尔萨王表 亚述王表 · 巴比伦王表
巴比伦尼亚在前18世纪到前6世纪之间存在过一系列苏美尔-阿卡德人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君主统治次序,被记录为「巴比伦王表」。
以文物形式存在的巴比伦王表主要有三份[1]: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细碎的王表记录,如乌鲁克王表[2]和一系列亚述-巴比伦的对观王表。
以下是巴比伦的各王朝统治者的王表内容。
第一王朝又称「阿摩利王朝」(Amorite Dynasty),但巴比伦王表A的原文称之为「巴比伦王朝」。平常所谓的「古巴比伦王国」就是这一时期。
第二王朝原文称之为「吴鲁库格」王朝,这个地名至今不清楚地址。此王朝大部分时间仅能控制两河流域入海口附近一带的「海国」,因此也被现代人称作「海国王朝」,但需要注意不能和同样被称作海国王朝的第五王朝混淆。
第三王朝即加喜特人建立的王朝。它是巴比伦王朝里持续时间最长的。
含义不明,【𒅆𒀀𒋙】可能是名字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形容词「老」。
第四王朝王表称之为「伊新王朝」,因为其统治家族来自伊新。第四王朝和第三王朝往往被合称作「中巴比伦」时期。
第五王朝原文称之为「海国王朝」,可能是因为此时巴比伦尼亚遭到亚兰人的侵扰,难以控制南部入海口「海国」之外的其他地区。
第六王朝原文称之为「巴孜王朝」。「巴孜」是一个加喜特时代就存在的氏族部落。
第七王朝只有一位君主。在巴比伦王表A中,并没有给第七王朝起一个总结性的名字,我们根据其他王表才知道他是埃兰人。
虽然他是埃兰人,但他并不是埃兰王,此时的埃兰陷入黑暗时代,并不清楚其政治情况。
在巴比伦王表A中,第八王朝的名字是残缺不全的,只能识别到一个「𒂊」。此王朝的君主们也不属于同一个家族。
从第九王朝开始,巴比伦的王朝划分就不再完全依照楔形文字文献的记载了。 「第九王朝」一般被用来指代亚述统治时期,但也有观点会将第八王朝分割成两个王朝,那么这一章节就变成了「第十王朝」[3];此外还有做法将第八、第九王朝合并为「不确定王朝」(Uncertain Dynasty)[4]。
新巴比伦王国亦称迦勒底帝国,因为其君主为迦勒底人出身。《圣经》中出场的迦勒底帝国、巴比伦帝国,就是这个国家。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占领巴比伦。巴比伦并入波斯帝国。
此后除亚历山大大帝曾经以巴比伦作为自己的首都外,巴比伦再没有过独立的国家或者作为某个国家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