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楓(1909年3月20日—1999年7月3日),本名笪子春,編劇筆名葛瑞芬。著名導演和編導,活躍於1933年至1974年。江蘇丹陽人。抗日戰爭初期曾在上海拍攝愛國抗日電影,後來加入日本人控制的中聯和華影公司。戰後來到香港。1991年,獲香港電影導演會終身成就獎。1999年7月3日在香港逝世。[1]
獲獎
- 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畸人艷婦》(1960年)
- 金馬獎「最佳編劇」:《為誰辛苦為誰忙》(1963年)
- 香港電影導演會:終身成就獎
導演
- 中國海的怒潮(1933年)
- 花燭之夜(1935年)
- 女少爺(1938年)
- 三笑續集(1940年)
- 三笑(1940年)
- 春風回夢記(1941年)
- 天從人願(1944年)
- 三女性(1947年)
- 血染海棠紅(1949年)
- 蕩婦心(1949年)
- 花街(1950年)
- 南來雁(1950年)
- 娘惹(1952年)
- 狂風之夜(1952年)
- 巫山夢迴(1952年)
- 新紅樓夢(1952年)
- 彩虹曲(1953年)
- 小樓春曉(1954年)
- 青山翠谷(1956年)
- 歡樂年年(1956年)
- 金蓮花(1957年)
- 情場如戰場(1957年)
- 人財兩得(1958年)
- 紅娃(1958年)
- 丈夫的情人(1959年)
- 嬉春圖(1959年)
- 雨過天青(1959年)
- 我們的子女(1959年)
- 桃花運(1959年)
- 街童(1960年)
- 一樹桃花千朵紅(1960年)
- 畸人艷婦(1960年)
- 丈夫的秘密(1961年)
- 燕子盜(1961年)
- 白蛇傳(1962年)
- 原野奇俠傳(1963年)
- 為誰辛苦為誰忙(1963年)
- 花木蘭(1964年)
- 新啼笑姻緣(1964年)
- 妲己(1964年)
- 西廂記(1965年)
- 寶蓮燈(1965年)
- 龍虎溝(1967年)
- 盜劍(1967年)
- 蘭姨(1967年)
- 奪魂鈴(1968年)
- 春暖花開(1968年)
- 怪俠(1968年)
- 三笑(1969年)
- 兒女是我們的(1970年)
- 金衣大俠(1970年)
- 武林風雲(1970年)
- 千萬人家(1971年)
- 啞吧與新娘(1971年)
- 群英會(1972年)
- 功夫小子(1972年)
- 小毒龍(1972年)
- 趕盡殺絕(1973年)
- 雙龍出海(1973年)
- 惡虎村(1974年)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
---|
第1屆-第10屆 | |
---|
第11屆-第20屆 | |
---|
第21屆-第30屆 | |
---|
第31屆-第40屆 | |
---|
第41屆-第50屆 | |
---|
第51屆-第60屆 | |
---|
第61屆-第70屆 | |
---|
|
|
---|
第1屆-第10屆 | |
---|
第11屆-第20屆 | |
---|
第21屆-第30屆 | |
---|
第31屆-第40屆 | |
---|
第41屆-第50屆 | |
---|
第51屆-第60屆 | |
---|
第61屆-第70屆 | |
---|
註:1962年至1978年頒發最佳編劇,1979年起分為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改編劇本。
|
|
---|
|
2004年4月(第1至73位) | |
---|
2005年11月(第74至83位) | |
---|
2006年11月(第84至93位) | |
---|
2007年6月(第94至101位) | |
---|
2012年8月(第102至107位) | |
---|
2019年1月(第108至115位) | |
---|
* 號註釋:帶 * 號者代表沒留下掌印,只有星星拼成的肖像圖。 # 號註釋:香港星光大道置有多尊塑像,包括電影工作者群體、李小龍、梅艷芳及 麥兜塑像。 香港星光大道位於 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東部的 尖沙咀海濱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