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東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攻守形势轉換階段南线解放軍转出外线后,第一次以国军一个机动兵团为目标的作战[1]。
1948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中原野戰軍牵制國民革命軍胡琏兵团于平漢路以西,以利解放軍粟裕兵团渡黄河南下围歼邱清泉兵团,军委5月22日电文特别强调“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即邱清泉兵团)”,而陈锡联部主要任务是“钳制十八军(即胡琏兵团)”,如其不能调动十八军回援,则应就地休整监视十八军,而不应在豫南发起任何攻势,否则于全局不利。 此时任中原野战軍司令员劉伯承、政治委员鄧小平对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不以为然,5月25日以所部发动了宛东战役。其原意是以佯攻确山吸引胡琏兵团南下,如此计成功,则当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发动攻势时,已南下的胡琏兵团将北上不及从而为粟裕兵团争取到时间。 孰料5月27日刘伯承部开始佯攻确山后,胡琏兵团却按兵不动并未南下,而来援的则是意料之外的张轸兵团。刘伯承此时因考虑张轸兵团实力较弱,与5月27日紧急致电中央军委要求改变全盘计划,改以华野牵制胡琏兵团使之不能南下,自己则率中野试图围歼张轸兵团。中央军委对此未置可否,但于次日(5月28日)电文中却仍再次强调,“陈锡联兵团担负钳制十八军务使不能东援之任务,望刘邓按情部署实施之”。但此时宛东战役已然开始,陈锡联兵团也已被刘邓投入围歼张轸兵团,其原钳制十八军之任务已事实放弃。
解放軍方面:
宛东战役既未能达成歼灭张轸兵团之战役目标,亦未能实现调动胡琏兵团南下的战略目标。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进行了检讨,将责任推与陈赓指挥的西兵团:
“西兵团指挥出现重大失误,因考虑十、十一两旅伤亡,又迷惑于敌表面现象,误认为张敌东进,没有照顾我东面有东兵团,放松了极重要的西面兜击,使张轸得于三十一日拂晓向西逃走。此为未全歼张敌的重大失招,是未能把握基本情况发展的规律,迷失战役指导方向的重大失误。”
刘邓同时对配属西兵团的华野十纵宋时轮部提出表扬:
“在机动中,各级指挥应在上级总的意图之下,根据具体情况,负责机断行事。宋、陈两纵于三十日在高庙集、兴隆镇地区,根据我们的基本命令与当时张轸的实际情况,不是向东而是向西,未完全执行西兵团命令,只以二纵进到苗庄寺、苗店之线,就势转移兵力向桥头西方向围击,故能歼敌六千余人。这种机断行事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