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姬拉·夏納萊克 Angela Schanelec |
---|
|
出生 | (1962-02-14) 1962年2月14日(62歲) 西德巴登-符騰堡邦阿倫 |
---|
国籍 | 德国 |
---|
职业 | 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剪接、製片、教授 |
---|
安姬拉·夏納萊克(德語:Angela Schanelec;1962年2月14日—)是德國電影導演、編劇與演員[1]。
生平
安姬拉·夏納萊克早先以劇場演員起家,1990年至1995年她於德國電影與電視學院主修電影,在那裡她師承了知名導演哈倫·法羅基與哈特穆特·畢托斯基,並結識同輩的克里斯汀·佩佐與湯瑪斯·阿斯藍,這些電影導演被認為後來帶起了柏林學派的第一波浪潮[2]。她曾以《城市之地》(1998)與《我心遺留在馬賽》(2004)進入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3][4]。2019年,她以第8部長片《我當時在家,但...》進入第69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單元[5],並獲頒最佳導演銀熊獎
[6];接著在2023年又以鬆散改編自希臘神話伊底帕斯的電影《音樂》於第73屆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劇本銀熊獎[7]。
教学
2012年起,夏納萊克開始在漢堡美術大學教授劇情片。
私人生活
夏納萊克曾與演員尤根·哥許為伴侶關係,雙方育有兩名小孩,兩人關係直至2009年哥許過世。
風格
夏納萊克的電影語言較其他柏林學派導演為激進,她的作品以緩慢且靜態的長鏡頭聞名,角色多以節制的情緒與動作展現出獨特的樸實氛圍,敘事上也充滿斷裂性,作品常處理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困境,尤其是溝通的失敗;她的風格常被與其他歐洲前衛電影導演相提並論,包括香妲·艾克曼[8]、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與羅伯特·布列松,尤其布列松對她影響甚大[9]。
電影作品
劇情長片
- 1995年:《迷情三角》(Das Glück meiner Schwester)
- 1998年:《城市之地》(Plätze in Städten)
- 2001年:《漫漫吾日》(Mein langsames Leben)
- 2004年:《我心遺留在馬賽》(Marseille)
- 2007年:《下午時光》(Nachmittag)
- 2010年:《奧利機場》(Orly)
- 2016年:《夢中小徑》(Der traumhafte Weg)
- 2019年:《我當時在家,但...》(Ich war zuhause, aber…)
- 2023年:《聲聲長流》(Music)[10]
短片
- 1991年:《美麗的黃色》(Schöne gelbe Farbe)
- 1994年:《我整個夏天都待在柏林》(Ich bin den Sommer über in Berlin geblieben)
- 2014年:《賽拉耶佛之橋》(Les Ponts de Sarajevo)中一段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1956年-1979年 | |
---|
1980年-1989年 | |
---|
1990年-1999年 | |
---|
2000年-2009年 | |
---|
2010年-2019年 | |
---|
2020年-2029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