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传说
寧利勒(Ninlil[1]楔形文字:𒀭𒊩𒌆𒆤/dnin-lil2,“旷野女主”或“风之女主”),也被称为苏德(Sud),阿卡德語名為穆里图(Mulliltu),是恩利勒的配偶神。寧利勒是哈亚(Haya)[2]與收穫、書寫女神尼萨巴(Nisaba)的女兒,後者在蘇美爾語文獻中有非常多的別稱,包括侬巴尔舍古努(Nunbarsegunu)、宁塞巴尔衮努(Ninshebargunnu)等等。而根據部分阿卡德文獻,她是安努(又名安)和安圖(蘇美爾語“祺”)的女儿。西奧菲勒斯·戈德里奇·平奇斯指出,寧利勒或貝莉特·伊蘭尼(Belit Ilani)在七个不同地區有七个不同的名字(如寧圖德(Nintud)、寧胡爾薩格、寧玛赫(Ninmah)等)。[3][4]
寧利爾的名字寫作𒀭𒊩𒌆𒆤/DNIN.LIL2,在早王朝時期寫為𒂍𒉣𒉣/E2.NUN.NUN,在埃美莎方言(讚美詩中地位崇高的女性所講的蘇美爾語變體)稱為𒀭𒃽𒆤/dgašan-lil2,傳統上將其解釋為蘇美爾語“風之女主”,與其丈夫恩利勒(Enlil,“風之主”)相對應,解釋的理由來自一份新亞述時代的文獻,文獻中將她與北風聯繫在一起,詮釋其名字為“風之女主”;文獻亦將恩利勒的名字與東風聯繫在一起,詮釋其名字為“萬物之主”[5]。但由於該文獻的年代相對于寧利爾出現的年代過於晚,因此這個解釋遭到了不少亞述學者的質疑[6]。
另一份文獻指出寧利爾又名蘇德(Sud,𒀭𒋢𒆳𒊒/dsud3),後者是寧利勒在嫁給恩利爾之前作為少女的名字。一般人為蘇德是另一個城邦舒魯帕克(Šurrupag)的守護神之一,在後來與作為恩利勒之妻的寧利勒融合為一個神[6]。
寧利勒的阿卡德名字為穆莉塔(Mulliltu,音節書寫𒀭𒈬𒇸𒌅/dmu-lil-tu)或穆莉蘇(Mullissu,亞述語,音節書寫𒀭𒀯𒆷𒋙/dmul-la-šu2),有關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兩種理論[6]:
該名字在後來被希臘語記錄下來,寫作Μυλιττα/Mulitta。
寧利勒的名字最早出現于晚烏魯克時期(烏魯克IV期,公元前32世紀)的原始楔形文字文獻上,她的崇拜中心為恩利勒的聖城尼普爾(Nippur),在那裡她的神廟名為埃·基烏爾(E-kiur,𒂍𒆠𒃡/e2-ki-ur3)。作為恩利勒的妻子,寧利勒在很大程度上分享了恩利勒的神性,包括創造者、諸神之首、生命創造者等等,此外有時她還與數個地位較低的豐收神與母神融合在一起[7]。
在亞述時代,恩利爾與亞述的主神阿淑爾(Aššur)等同,由此寧利勒/穆莉塔亦被等同于阿淑爾的妻子舍魯阿(Šeru'a,亞述語dA.EDIN或dše-ru-a)。此後在公元前第一千紀,寧利勒/穆莉塔又逐漸與伊師塔爾等同[7],因而具有了愛神的神格,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希臘人將她與愛神阿布羅狄特等同起來[8]。
寧利爾在神話中的基本形象為恩利爾的妻子,具體的故事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版本。
在蘇美爾文獻中,寧利爾被描述為哈亞與女神尼薩巴(Nisaba)之女(在不同文獻中尼薩巴被賦予了不同的稱呼)。描寫寧利爾神話的蘇美爾文獻主要內容均為其與恩利勒相識個故事。
出土于尼普爾神廟圖書館,新蘇美爾時代的神話文獻《恩利勒與寧利勒》描述寧利爾為侬巴尔舍古努(尼薩巴的別稱)之女,她不听母亲的勸告,到尼普爾附近的聖河伊德努比圖(Id-nunbir-tum)中沐浴,恩利勒看見這位年輕的少女神,燃起愛情之火而佔有了她。這一舉動觸怒了眾神,恩利勒由此被放逐到冥土,而寧利勒追隨他:
在冥土,寧利勒生下了月神南納·欣(Nanna Suen),恩利勒又變成守城者、冥河護衛與擺渡人的形態,分別令寧利勒懷孕生下了内爾伽勒(Nergal)、尼納祖(Ninazu)與恩比盧盧(Enbilulu),所有這些神的出生都是為了頂替南納·欣以瞞過諸神的眼睛,以便讓月神升入天空[9]。
另一份文獻記載了恩利勒與蘇德相識的故事:恩利勒巡遊世界,在尼薩巴女神的居所埃列什(Ereš)見到了她與哈亞的女兒蘇德,并對她一見鍾情。恩利勒以重金作為聘禮取走了蘇德,并賜予她諸神之首的權力,他們在尼普爾舉行了婚禮:
在巴比倫-亞述時代,寧利爾成为了风之女神,她可能是“阿达帕”(Adapa)故事中所提到的南風女神,與她象征北風的丈夫恩利勒對應。至于“风之女主”的称呼,可能与神话中的女妖“利勒-伊图”(Lil-itu)有关,据認為该角色是希伯來神話中“莉莉絲”(Lilith)傳說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