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賓客簡稱賓客,是一種中國古代官職,由唐代開始。
春秋戰國時代已有賓客之名,當時是指食客、门客和使者[1]。《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邢昺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汉代的贵族、豪强都喜歡眷養賓客,太子也有賓客,西漢時賓客成為一重家兵、部曲,具有軍事能力,能起兵作战。戾太子劉據自殺後,太子賓客多人亦被捕殺。《后汉书·马援传》載:“援 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唐代正式設置太子賓客,正三品[2],劉禹錫就擔任過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由於太子賓客屬於散官,清代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