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蒼梧(1945年—2022年1月11日),原名古兆申,香港作家、詩人。
古兆申生於1945年,1949年移居香港,為廣東高州荷花鄉人。他從小學三年級起入讀聖公會諸聖小學[1],繼而升讀聖公會諸聖中學(1963年中六[2],即高中三[1])。中六畢業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並分別取得文學士(1967年[3])、文學碩士(中國語文、1969年[4]),2001年完成香港大學博士學位。曾於西貢公立學校任教,於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報刊雜誌發表文藝創作及評論,筆名有古蒼梧、傅一石、顧耳、林原、佐持和藍山居等。
1968至1969年間,與戴天於創建書院共同主持「詩作坊」。1970年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Iowa) 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1981至1982年於法國索邦 (Sorbonne) 大學修讀哲學及法國現代文學。
曾參與創辦並編輯《盤古》、《文學與藝術》、《文美月刊》、《八方》和《文化焦點》等刊物,又曾任香港《大公報・中華文化周刊》主編、台北《漢聲雜誌》主編、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和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節目部學術總監。
早期文藝活動主要是中國新詩的創作和文學評論,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電影及戲曲,近年則着力於崑曲推廣及研究。曾為浙江京崑藝術劇院改編崑劇《牡丹亭》(2000) 及創編崑劇《暗箭記》(2001)、為蘇州崑劇院青春版《牡丹亭》擔任顧問 (2004) 及為上海崑劇團改編崑劇《蝴蝶夢》(2005)。[5]
生前獨居,據其好友所述,去世前一天午間與朋友見面後,晚上電話無人接聽,懷疑在家摔倒,直至翌日早上朋友上門探望,才發現倒在地上,在家中離世。[6]